|
|
|
|
2012-03-18 第15版:史海茶座
| 大 | | 中 | | 小 |
|
|
后稷的故事 |
|
|
作者:据《文汇报》文/吴羊璧 来源:今安康 字数:855 |
|
|
|
《诗经》里面,有一首《生民》,写的是后稷的故事,也可以说是后稷的传记。春耕时节,更思后稷。 后稷的母亲是姜嫄(原来姜姓这样古老,古老的故事中已有大名人姜太公)。她的怀孕,是践踏到上帝的足拇迹,就有了孩子,生了后稷。这是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后稷生下来时,胞衣没有裂开,像生了卵子出来。这使姜嫄很害怕,最初想把后稷弃掉,但是这个小婴孩却好像有上天在佑护,把他放在狭巷里,有牛羊来给他哺乳;把他放在水上,鸟儿飞来用羽翼暖护他。后稷哭的时候,声音非常洪亮,这个小婴孩终于好好活下来,会爬了,会站起来了,成长了。 长大了的后稷,很喜欢种庄稼。 在人类发展中,种庄稼是一个极重要的阶段。人们学会了在千万种植物中选择出可以食用的,又懂得把可以食用的五谷按照人的意志种出来。人类从此懂得依人的意志改变环境,改变食物,也使人类在这些有意识的劳动中成长起来,脱离了原始状态,不断改善生活,也不断改变自己。人类与原始时代不同了,不再像一般动物那样只能到处去找食物吃,脑子发达起来,懂得思考,懂得安顿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定居,创造一天比一天理想的生活环境。人也许是从猿人发展而来,但渐渐脱离了猿,成为新的人类。后稷那一代人,也许不只是一代,而是长时间觅求新生活方式的一族人,千百年之久的一族人。要种植好一种五谷食物,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事,如果这一族人叫做后稷,其中最杰出的一个就叫做后稷吧。《诗经·生民》是这样写后稷的:“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后稷很会选定食用的种子,又学会了种庄稼的方法。庄稼种得很好,“实坚实好,实颖实栗”,种了红粱、白粱、黑黍,能种的东西多起来了。人类终于能有丰收的日子,开始了祭祀,感谢上帝。《诗经·生民》非常生动地描写这时的人类在丰收后忙着舂米,忙着扬糠。“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成簸或蹂。”丰收,忙碌,一片生机。 这时祭祀很丰富了,有烤公羊,有一盘盘的肉类。《诗经》形容香气上升,上帝也闻到了。(“其香始升,上帝居歆。……以迄于今。”)到现在,人们仍然在丰收以后,以丰盛的祭物告谢上帝。 (据《文汇报》文/吴羊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