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2-03-18
2012-03-18 第11版:养老天地 大 |  中 |  小 

老年人为啥易被忽悠?

作者:据《解放日报》 来源:今安康 字数:1102
    张阿姨刚刚过了70岁生日不久,在小区被两个中年人热情邀请参加免费体检,并且上了一堂有专家讲演的健康讲座。结果,她花了3000元,购买了号称价值6000元的药。晚上,张阿姨的女儿回家发现,那所谓的特效药,连批号也没有。张阿姨面对女儿的埋怨,还振振有词地说:“有人买了几万块钱的药呢,难道他们都是戆大?”
    那么,社会上针对老人,或者老人容易被骗的骗局有哪些呢?调查显示,主要有下列几种:
    其一,以健康为诱饵:这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一种骗局,可以演化成许多版本。有的骗子以免费体检、免费服务为名,深入社区,忽悠中老年人“身体有病”要及早治疗;有的则在宾馆酒店、教室礼堂举办所谓的“健康讲座”,诱导中老年人购“神奇”药品或理疗器械。
    其二,以亲情为诱饵:此类骗局常以当事人的子女、亲友发生车祸、欠债等意外事件为由,要求当事人转账救急。
当事人听到这样的消息,常常会因为焦急而乱了方寸,情急之下,按照骗子的要求行事,因而上当。
    其三,以发财为诱饵:此类骗局主要针对发财心切的当事人。骗子描绘只要参加他们集资、参股等投资理财活动,或者购买奇特的宝物、古董,就能获得高额的回报。骗子在开始的时候,往往会放长线钓大鱼,给予当事人一定的甜头尝尝,当敛财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随即销声匿迹,让上当者叫苦不迭。
    其四,以分赃为诱饵:此类骗局多发生于街头巷尾,以捡到大额现金、贵重金属、珠宝等值钱的物品为诱饵,让当事人参与“见者有份”的分赃,然后以分赃现金不足需要筹钱为由,由当事人拿现金或贵重物品作为抵押,保管捡到的贵重物品。其实,所谓的贵重物品或钱财,要么是假货,要么就被调包。
    其五,以“权威人士”为招牌:此类骗局涉及健康、发财等多种骗局,而担任忽悠职能的人常常是披上权威的外衣。而当事人往往被这些耀眼的光环所蒙蔽。
    其六,以恐吓手段圈钱:此类骗局常见于利用电信手段威吓当事人,他们常常冒充公安、银行、电信公司,甚至孩子、老师、亲友等,一个电话,一条短信,甚至网上聊天工具,告诉当事人亲属遭绑架,银行卡密码泄露被盗用等。什么让当事人担忧害怕,他们就采用什么手段,让当事人上当。
    其七,以“碰瓷”加威胁手段行骗:此类骗局以当事人碰撞以后致人受伤为主要方式,其同伙配以恐吓威胁、和事劝架等多种方式,让当事人掏钱私了。
    面对花样百出的骗局,如何防止老人被骗?
    首先,有关管理机构需要加大打击力度。其次,要提醒老年人莫贪小便宜。最后,老年人需要不断学习、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提高识别能力。
    毫无疑问,在防止老人受骗这一系统工程中,家人的作用或许更为重要,关爱老人,经常和老人交流,让老人了解尽可能多的新鲜资讯,这些都是重要的防骗手段。
          (据《解放日报》)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www.santc.com www.xsguan.com www.ma-mo-ru.com http://www.santc.com/193.htm www.xsguan.com www.duxiaba.com www.xianwenge.com www.oo0q.com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