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9-25 第10版:平安周口
| 大 | | 中 | | 小 |
|
|
重生 |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尹志丹
通讯员李亚晖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734 |
|
|
|
“要是没有检察官的帮助,我真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摆脱那样的日子。”前不久,周口市淮阳区检察院承办检察官来到曾某家中回访,曾某眼眶泛红,紧紧握住检察官的手,话语里满是感激。在检察机关积极履职下,曾某终于走出被家暴的阴霾,和孩子们迎来了崭新的生活。 女子婚后遭遇家暴 2016年,曾某怀着对婚姻的憧憬,与张某办理了结婚登记。婚后,两人生育了一对儿女。 在外人看来,儿女双全的家庭本该充满温馨,可只有曾某知道,这段婚姻因两人婚前缺乏相互了解,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婚后,张某酗酒的恶习暴露无遗,醉酒后会无故对曾某拳打脚踢。起初,曾某为了孩子选择忍耐,一次次劝说张某戒酒,期待对方能有改变。可张某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哪怕没有喝酒,也会因为一点小事对她大发雷霆。 为了逃离这种痛苦,曾某曾两次拉着张某去办理离婚手续,可每次到了最后关头,张某都会假意认错、苦苦哀求,心软的曾某给了他一次次机会。然而,每一次原谅,换来的都是暴力对待。张某的行为让曾某的身体受到伤害,更让她的精神濒临崩溃。两个原本活泼的孩子常常在恐惧中看着父亲殴打母亲,变得越来越沉默。 当曾某下定决心要通过诉讼离婚时,却发现自己连提起诉讼的勇气和能力都没有——常年在家照顾孩子的她没有经济来源,缺乏法律知识,更害怕起诉后会遭到张某的报复。2023年12月,在一次检察机关普法宣传进社区活动中,曾某了解到,检察机关可以为困难群众支持起诉。曾某看到了摆脱困境的希望。 检察力量帮助维权 2024年4月,曾某鼓起勇气来到淮阳区检察院,递交了支持起诉申请书。她抽泣着向该院检察官讲述了自己遭受家暴,想要离婚却无力诉讼的困境。该院受理案件后,检察官立即启动审查程序,全力为曾某维权。 检察官对曾某进行耐心细致的询问,详细记录家暴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情节,同时安抚她的情绪,告诉她“法律会保护你,不要害怕”。 2024年5月,为了查清案件事实,检察官多次联系曾某所在社区工作人员、邻居等证人了解情况,查找张某家暴的间接证据。同时,积极与公安机关、医院沟通,调取曾某此前的报案记录、医院的诊断证明、曾某的伤情照片等关键材料。 在调查过程中,检察官发现,张某的行为完全符合反家庭暴力法中对家庭暴力的定义——以殴打等方式实施身体侵害,且具有经常性。婚姻法明确禁止家庭暴力,张某的行为已严重侵害了曾某的合法权益。而曾某因家庭经济困难、缺乏法律知识,确实存在提起诉讼的障碍,符合支持起诉的条件。 考虑到曾某长期遭受家暴,心理创伤严重,检察官联系了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她提供心理疏导,帮助她走出阴影。同时,协助曾某申请法律援助,为她指派专业律师,全程指导她准备诉讼材料,为她解答法律疑问,让她在诉讼过程中不再孤单无助。 2024年6月,淮阳区检察院向法院发出支持起诉书,明确指出:张某长期对曾某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曾某合法权益;曾某作为家暴受害妇女,因提起诉讼确有困难申请支持起诉,符合民事诉讼法及最高检《民事检察部门支持起诉工作指引》的相关规定,检察机关决定支持其起诉,依法维护曾某的合法权益。 司法温度照亮未来路 该案开庭时,淮阳区检察院指派检察官出庭支持起诉。庭审中,检察官结合调取的证据,清晰阐述了张某实施家暴的事实、曾某面临的诉讼困难,有力地支持了曾某的离婚诉求。最终,法院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意见,认定双方感情已彻底破裂,判决准予曾某与张某离婚,两个孩子的抚养权归曾某,张某需按月支付抚养费,并不得再骚扰曾某及其子女。 拿到判决书的那一刻,曾某忍不住哭了起来。这一次,她流下的是解脱的泪水。 检察机关的工作并未结束,检察官始终牵挂着曾某和孩子们的生活。此后的几个月里,检察官多次上门回访,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曾某的生活状态,还联系社区,为曾某找了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让她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如今,曾某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脸上重新有了笑容,两个孩子也变得开朗活泼,会主动和检察官分享学校里的趣事。 淮阳区检察院以办理这起案件为契机,于2024年8月,联合区法院、区妇联、区司法局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会签了相关工作意见,建立民事支持起诉协作机制,保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意见明确提出通过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帮扶等方式,为更多像曾某一样的群众搭建维权平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