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9-25 第08版:河南社会工作
| 大 | | 中 | | 小 |
|
|
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
——平顶山市新华区“党建+网格+大数据”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荆锐
通讯员张丽李鹏伟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571 |
|
|
|
“现在打开智慧驾驶舱,全区577个网格的动态、事件处置进度一目了然。”平顶山市新华区社会治理网格化中心工作人员指着屏幕介绍。今年4月以来,新华区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以绘制一张图、织密一张网、建强一支队伍、打通一条路径、擦亮一批品牌、搭建一个平台“六个一”行动为核心,推动基层治理向精细化、智慧化、主动化转变,让治理效能精准触达民生最后一米。 从各自为战到多元共治 “以前小区飞线充电是难题,现在通过‘院场协商’,很快就装上了充电桩!”平顶山市新华区西高皇街道天湖苑社区居民王阿姨满意地说。这一变化得益于该区对网格体系的优化重构。 全区按照300至500户标准,科学划分基础网格577个,下设微网格1749个,构建“网格长+微网格员”的双层治理架构,并推动党建、综治、市场监管等力量多格合一、下沉一线。北团小区微网格员尚大爷就是这张“网”上的关键节点,他曾及时发现楼下火情,迅速上报并拨打119,成功将火情处置在萌芽状态。 “微网格员既能帮邻居反映问题,又能用积分兑换物品,特有成就感!”九九绿墅苑居民谢大伯展示着自己的积分卡。目前,新华区已建成56个网格积分超市,以服务换积分激发居民参与热情;打造“一格四联”体系,为每个网格配备民警、律师等专业力量,5596名“双报到”党员、187名人大代表,以及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加入治理队伍,累计上报安全隐患57处,形成全员参与、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截至目前,全区577支网格队伍已成功化解矛盾200余起,通过45场网格议事会解决老旧小区改造、停车位规划等民生实事68项。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上门 “我反映了加装电梯问题,没想到不到一个月就准备动工了!”家住老旧小区的张大爷望着即将安装的电梯激动不已。这得益于新华区建立的“四级响应”机制——简单问题网格内即时解决,复杂问题村(社区)协调,疑难问题镇(街道)攻坚,重大问题区级专班跟进化解。 为精准捕捉民生需求,网格长通过走访、“码上巡”等方式,构建“线上+线下”诉求收集网格,建立“不放心台账”动态关注5314名重点人员。截至目前,全区已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124部、更新电梯33部。而“二必查、三必访、四必清、五必到、六必报”的“23456工作法”,已成为网格员的行动标尺,确保服务精准高效、温情到位。 “要不是他们来得及时,我这一辈子的积蓄就打水漂了!”西高皇街道中央花园小区的张奶奶说,她曾险些陷入保健品诈骗陷阱,网格员发现后立即联系民警及时劝阻,守住了老人的钱袋子。这背后,是新华区“三端一舱”(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智慧驾驶舱)治理中枢的强力支撑。该区依托“114”体系(1个数字底座、1个网格平台、4类场景应用),整合多部门数据资源。平台自上线以来,累计上报事件6231件,办结率达87.56%。 从千篇一律到一域一品 走进中兴路街道,居民利用“中兴·共治汇”平台积分兑换商户让利服务的热闹场景已成常态;焦店镇网格益家积分超市前,每周五积分兑换日都排起长队……如今,“一镇(街道)一特、一村(社区)一品”已成为新华区治理的亮丽名片。 在品牌引领下,各街道(镇)创新举措频出:中兴路街道推行服务赚积分,激发居民参与热情;焦店镇实行一月一评一公示,让治理成效看得见;香山管委会设立周三点评日,及时复盘优化;西市场街道民情夜市、光明路街道社区学校、湛北路街道“社银共建”等载体,累计破解民生难题25件。同时,全区评选出16名金牌网格长、5个示范村(社区)等,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促进治理水平整体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党建+网格+大数据’机制,在完善体系、平台优化、力量整合上再下功夫。”新华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张东方表示,将继续做深做实“六个一”行动,让高效能治理的成果更广泛、更公平地惠及全体群众,绘就邻里和睦、社区和谐的幸福新图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