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9-25 第01版:头版
| 大 | | 中 | | 小 |
|
|
守护文化根脉 激活产业动能 |
《洛阳市洛阳三彩保护与发展条例》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李梦扬林栋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761 |
|
|
|
本报讯(河南法治报记者李梦扬林栋)“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瓷器之美,古往今来皆令人赞叹。而洛阳三彩,更是其中的璀璨明珠。9月24日,河南法治报记者在《洛阳市洛阳三彩保护与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条例》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共六章37条,是继洛阳牡丹保护发展、关林保护立法之后,开展洛阳城市特色文化名片地方立法的重大举措。 立法之举源于破解发展之困的现实需求。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三彩文化的发源地、当代核心传承区。近年来虽在政策支持下实现产业快速发展,但仍存在发展合力尚没有完全形成、产业规模小而散、发展不够快、产品创新能力不足,资金投入不足、支持政策不够有力以及法治环境不健全等问题。为此,洛阳市人大常委会立足实际,经多轮调研、公开征求意见与论证完善,最终形成这部“接地气、立得住、真管用”的专项法规。 “洛阳三彩下一步保护发展工作重点是什么、怎么做,《条例》都有明确规定。”洛阳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康凌香介绍,《条例》紧密结合洛阳文化旅游名城、青年友好型城市等定位,紧盯科技创新、产业融合等发展目标,规定了许多激发文旅融合活力、赋能产业发展的实用性措施,致力于服务洛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河南法治报记者注意到,《条例》明确洛阳三彩定义,建立名录保护制度。为了最大限度凝聚立法共识,支持传统三彩、新三彩和三彩文化等整体发展、共同发展,《条例》提炼了不同制作工艺和文化特色,明确了洛阳三彩的定义。同时,《条例》在第二章建立名录保护制度,明确报批程序,促进洛阳三彩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工作规范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条例》提出,结合实际建设三彩商贸市集和集中交易消费场所,打造沉浸式体验消费集聚区,开设博物馆、研学基地等旅游线路,发展好具有洛阳特色的情绪经济,(下转02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