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9-23
2025-09-23 第08版:司法行政 大 |  中 |  小 

“和为贵”调解室助解烦“薪”事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董景娅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901
    本报讯(河南法治报记者董景娅)“太感谢你们了,帮我们把拖欠的工资给要回来了!”9月15日,在内黄县司法局井店司法所“和为贵”调解室,李某、王某等8名女工代表将一面锦旗送到司法所工作人员手中。
    今年6月,李某等人脚步匆匆地来到“和为贵”调解室。原来,她们在赵某经营的服装厂从事计件工作,辛苦劳作许久,却被拖欠了共计1.1万元工资。这笔钱对于这些女工而言,是家庭日常开销的重要来源。“和为贵”调解室金牌调解员王自民了解情况后,当即将此案列为优先处理的民生要案,第一时间启动调解程序,决心为她们讨回公道。
    案件正式立案后,王自民多次拨打赵某电话,听筒里却只有忙音。王自民没有气馁,马不停蹄地前往赵某所在村委会和服装厂展开调查,可眼前的景象却让调解陷入僵局,服装厂因经营不善早已倒闭,生产设备被变卖一空,赵某如同人间蒸发,去向不明。一时间,调解工作面临无人可寻、无企业主体的双重困境。
    调委会迅速启动多方联动排查机制,调解员不辞辛劳,一家一家地走访赵某的亲友、服装厂员工以及邻里乡亲,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赵某的哥哥,调解员与赵某取得了联系。沟通中才知晓,赵某并非恶意拖欠工资,受市场环境影响,服装厂订单锐减、资金链断裂。祸不单行的是,服装厂倒闭前夕,记账人员不慎丢失关键账本,导致女工的工作量核算出现偏差。服装厂清算后的资金优先偿还了供应商欠款,而赵某本人也因服装厂亏损背负了一身债务,短期内实在无力足额支付女工工资。
    面对这复杂棘手的矛盾,调解员开启双向协调模式。一方面,调解员拿着清算材料与债务凭证,耐心细致地向女工说明服装厂的实际经营困境,引导大家理性看待全额追讨的理想预期与企业倒闭后实际可得的现实差距,提出了免除部分款项、赵某一次性支付的调解方案。另一方面,调解员向赵某强调女工作出让步的艰难与不易,依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中“企业倒闭仍需优先清偿农民工工资”等法律规定,摆事实、讲道理,明确其应尽的法律义务,逐步强化赵某的支付意愿。
    此后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调解员通过电话沟通、面对面协商等方式,反复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赵某于9月初支付了全部工资,这起矛盾纠纷被圆满化解。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