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9-22 第08版:中原警声
| 大 | | 中 | | 小 |
|
|
与辖区群众同坐长板凳 |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张杰/文图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504 |
|
|
|
发放警民联系卡 豫警名片 漯河市公安局西城区分局阴阳赵派出所民警张麟是2022年参加公安工作的年轻民警,虽然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但业务能力很强。他探索出警员访、多元调、双推送的“三步走”工作模式,实现案件受理率、调处率、化解率“三个100%”目标;充分发挥警务团队力量,做实预防警务,思考、总结、探索出“3+2+6+N”警务运行模式,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者。 警民共治构建平安防线 漯河市西城区阴阳赵镇东部,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张王于警务室就位于这里。作为张王于警务室社区民警,张麟带着一沓警民联系卡一头扎进社区,每天清晨就出发,下乡村、跑农家,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城乡接合部临近城区,治安形势较为复杂。他按照“一主两支N协同”的工作思路,探索出“3+2+6+N”警务运行模式,即社区民警辅警3名,“一村(格)一警”民警辅警两名,镇包片干部、镇包村干部和镇综治办、土地所、司法所、卫生院干部6名,村干部、志愿者、入党积极分子、群众代表、法律顾问等人员协同开展相关警务工作。截至目前,阴阳赵派出所共设立警务室3个、警务工作站23个,现有“一村(格)一警”民警9人、辅警8人,组建社区团队8支共128人次。 如何让有限的警力辐射到辖区的每一个神经末梢?张麟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认真思考,及时总结经验,既回头看又向前跑,探索出警员访、多元调、双推送的“三步走”工作模式。 工作中,张麟与群众同坐长板凳、同说乡土话、同喝一壶茶,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今年1月15日晚7时30分,张麟在辖区巡逻时发现一位老人躺在路边,面部、腿部多处擦伤,浑身散发着酒气。他立即将老人搀扶到警车内并尝试与其沟通,但老人表达不清,无法提供有效身份信息和家庭住址。他积极发挥“3+2+6+N”警务运行模式优势,将老人照片发至周边村工作微信群,请村干部帮忙辨认,成功获取老人身份信息并第一时间联系上了老人的家人。“我们拌了几句嘴,他气不过就出去了。”电话那头,老人的儿子懊悔不已。 在基层服务工作中,张麟将居住证办理、身份证领取等服务事项纳入张王于警务室工作中,敞开大门随时与群众交流沟通并提供紧急救助、开展暖心服务。团队先后解答群众咨询事项120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和诉求60件,开展反诈、禁毒等法治宣传1500次,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工作至今,他实现案件受理率、调处率、化解率“三个100%”目标。他的真情付出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群众有急事难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 打防结合筑牢安全屏障 近年来,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日益增多,作为社区民警,张麟深知见面劝阻是打通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5月6日,张麟接到漯河市公安局反诈中心预警指令,称辖区群众于某可能正遭遇网络诈骗,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劝阻。接到指令后,他立即拨打于某的电话,但于某的电话一直处于通话状态。他一边与于某所在村的村干部联系,了解于某的基本情况,一边带领队员赶赴于某家中,成功劝阻于某的转账行为,避免经济损失13万元。 今年6月3日,阴阳赵派出所接到辖区某工地项目部负责人报警,称工地施工材料被盗。接警后,他迅速组织警力对案发现场进行走访调查,经反复摸排,最终成功抓获嫌疑人王某,追回全部被盗材料。 “白天民警到工地宣传法律知识,晚上街面见警率也很高,我们心里很踏实。”针对辖区建筑工地较多的实际情况,张麟坚持以“打”开路,全方位为企业保驾护航。此外,根据发案区域、时段等不同规律,他在日常巡逻防控中及时调整巡逻模式、路线和时间,最大化提升防范效能。他积极调动团队力量参与线索摸排,收集各类违法犯罪线索,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并取得明显成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