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9-19 第05版:安阳政法
| 大 | | 中 | | 小 |
|
■调解故事 |
十几通电话,帮老人拿回欠款 |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朱广亚
通讯员蒋运灿肖丽娇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646 |
|
|
|
今年8月,在滑县王庄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办公室,调解员常俊江接待了情绪激动的老人张某。张某手握一份法院判决书,声音沙哑:“同志,请您帮帮我吧……” 张某是一名饲料供应商,被养鸡场老板李某、王某拖欠饲料款3年。尽管法院已作出判决,但执行工作困难重重。李某偿还4万元后,仍欠1万元;王某仅偿还1万元后便“失联”,仍欠4万元。因妻子看病急需用钱,张某心急如焚。 “您放心,我们一定帮您解决问题。”常俊江安抚张某的情绪,并迅速展开工作。他先联系了李某。初次沟通并不顺利,他立即调整策略,询问李某养鸡场的经营状况,耐心倾听李某的困难,引导李某换位思考:“我理解您的不易,但张大叔的老伴儿等着用这笔钱看病。”真诚的沟通让李某态度缓和下来,他表示愿意配合解决问题。 更大的挑战是寻找王某。常俊江多方打听,几经周折,终于与王某取得联系。首次通话遭到王某拒绝后,常俊江没有放弃。他向王某发送了一条长长的信息,从法律责任、失信后果讲到人情、事理。1个小时后,王某终于回电,吐露了自己在外打工的艰辛和逃避债务的愧疚。常俊江趁热打铁,通过10余次电话沟通,说服王某参与面对面调解。 调解当天,常俊江着力营造和谐的沟通氛围。他引导3名当事人回顾过去的合作情谊,并和他们一起商讨还款方案。“张大叔,对不起,我们辜负了您的信任。”李某说完,当场结清了1万元欠款及诉讼费。王某也诚恳道歉,承诺先筹措1万元偿还欠款,剩余3万元分期偿还。 张某深受感动,对李某、王某表示谅解,并同意了还款方案。随后,3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多年的心结终于解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