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9-11
2025-09-11 第04版:新征程,我是主角系列报道 大 |  中 |  小 

无标题

作者: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228
履职故事
    前不久,曹利民办理了一起买卖纠纷案。翻开卷宗,案情似乎简单明了:买家王某因床垫存在质量问题要求商家退货遭拒,双方发生争执。争执升级,愤怒的王某抓起店内石膏摆件砸向店主李某,致李某轻伤,案情指向故意伤害罪,证据确凿。
    曹利民与承办检察官反复研判相关证据,注意到王某的行为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和强烈的情境诱因。她意识到,若简单起诉定罪,虽符合法律规定,却可能固化矛盾,埋下更大的隐患。小案不小办,案结事了人和才是关键。于是,她与承办检察官多次走访,耐心倾听当事人诉求,将办案重心转向矛盾实质性化解。她协助承办检察官积极搭建沟通桥梁,引导王某深刻反省冲动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鼓励其放下对抗情绪,以真诚的道歉和积极的赔偿争取谅解。最终,王某支付了医药费并作了额外补偿,李某接受了道歉,双方达成和解。目睹王某如释重负的神情与李某逐渐舒展的眉头,她更加确信:法律的威严不仅在于惩恶,更在于扬善,在于修复撕裂的关系,在于传递司法的温度与智慧。这起源于买卖纠纷的小案,最终在法理、事理、情理的交融中画上了圆满句号。
    身处数字时代,曹利民深刻认识到科技赋能是提升新时代检察监督质效的“加速器”。在参与研发涉企“挂案”清理法律监督大数据模型过程中,这一理念得以不断深化并付诸生动实践。“挂案”是指在刑事诉讼中那些久侦不结、久诉不决、长期悬而未决的案件,涉案企业因此如同戴上了无形的枷锁,在贷款融资、政策享受等关键环节处处受限,有的甚至濒临倒闭。传统依赖人工逐案筛查的方式,效率低下、覆盖面窄。
    如何在海量案件中精准识别这些“挂案”,及时为企业解缚?曹利民在检察官的带领下,开启了经验与数据的深度“对话”。将抽象的业务规则,转化为可识别、可运算的精确数据标签和逻辑严密的算法规则,是模型构建的核心挑战。他们勇敢直面挑战,深入业务一线,与办案检察官、侦查人员多次座谈,提炼出“挂案”最核心、最具辨识度的特征要素,与技术人员共同研发构建大数据监督模型,并在具体办案中不断优化升级。该模型一经上线运行,就迅速从堆积如山的在办案件数据池中,“打捞”出数十件符合条件的涉企“挂案”线索,实现了监督模式从“被动等”到“主动筛”的跨越式转变。她协助承办检察官依据模型筛查结果,对每一件“挂案”进行精细化“把脉问诊”,结合案件情况分类处理,对于经核查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监督侦查机关及时撤销案件,还企业以清白,受到涉案企业的一致好评。
    今年,曹利民所在的团队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广优胜团队”,涉企“挂案”清理法律监督模型办案指引成功入选《河南省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办案指引(第二批)》。
    曹利民在厚厚的案卷里深耕细作,在法理与人情的交织中寻求最优解。她深知,那宏大庄严的正义图景,正是由无数微小的光芒共同绘就:是调解室里那句发自肺腑的真诚道歉,是案件中点点滴滴的细节,是运用数据思维找到的监督路径……她俯身于案卷深处,以专业为灯,以责任为火,执着地点亮每一束可能被忽略的正义星火。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