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8-21 第12版:平安漯河
| 大 | | 中 | | 小 |
|
|
手中法槌承载千钧之重 |
——法官张辉的援疆答卷与胡杨守望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卫云飞
通讯员刘蕾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922 |
|
|
|
在8月的沙澧河畔,漯河市召陵区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张辉正审理着一起劳务纠纷。庭下当事人或许不知,这位法官刚刚结束一段跨越山河的旅程——在2600公里外的新疆天山脚下,他在伊吾县法院的岗位上,书写了一份饱含深情的援疆答卷。 2024年3月,张辉告别漯河,飞赴西北边陲的新疆哈密市伊吾县。迎接他的是干燥凛冽的风沙和迥异的文化环境。被任命为伊吾县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的张辉,深感责任重大。“得留下点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是他朴素而坚定的信念。 一起标的额高达2000余万元的化工企业承揽合同纠纷,成了“硬骨头”。原、被告双方剑拔弩张,矛盾尖锐。张辉深知不能简单判决。他一次次拨通电话,耐心倾听,一谈就是半个多小时。被告得知他是援疆法官后,动情地说:“张法官,我看得出来,您是真心想帮我们解决问题,我相信您!”这份信任成为破冰关键。最终,原、被告双方在张辉法理与情理并重的调解下握手言和。 面对伊吾县法院“薄弱”困境,张辉开出一系列“强筋健骨”良方:提出变专人排庭为多人排庭,缩短案件流转时间;推动随机记庭向固定跟案转变,手把手教;力推重视法官会议、落实阅核制、定期点评发改案件三项举措,统一裁判尺度。这些举措成效显著,2024年年底,伊吾县法院发改案件同比下降40%,成功摘掉“薄弱”法院帽子。 2024年年底,伊吾县法院年终评优,全体干警一致同意将唯一的“优秀干部”荣誉授予援疆法官张辉。“这荣誉,沉甸甸的!”他深知这荣誉背后,是当地法官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家远在百里之外,常常半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他们才是最值得敬佩的人!”张辉动情地说。 是什么支撑着他们?答案在伊吾县那片震撼心灵的胡杨林。茫茫戈壁,灼日风沙,盐碱贫瘠。胡杨却以倔强姿态傲然挺立。 回到召陵区法院,张辉法袍依旧,初心如磐。“援疆,是付出,也是无价收获。”张辉说,“法律不仅守护宏大正义,还守护平凡日子里的‘烟火气’。”因此,无论案件大小,他手中的法槌每一次落下,都承载着千钧之重:“这法槌敲响的,不仅是法律权威,也是民心。” 从天山脚下到沙澧河畔,地域在变,但张辉心中那棵胡杨愈发挺拔。他以忠诚与专业为笔,以担当与情怀为墨,在法治中国的画卷上,继续书写守护公正、传递温度的篇章。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