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8-21 第06版:社会与法
| 大 | | 中 | | 小 |
|
|
硬作风 暖民心 |
——濮阳市华龙区法院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书写司法为民新答卷 |
|
作者:□张雨涵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869 |
|
|
|
“过去总感觉理论学习有些虚,现在才真正体会到,作风一扎实,案子办得就顺畅,群众的笑容自然也就多了。”濮阳市华龙区法院一位老党员在支部研学交流中感慨道。这一悄然转变,源于该院始终将作风建设作为“生命线”紧抓不懈。 今年以来,特别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从党组会、院务会到各支部会议,该院坚持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第一议题”,通过读书班领学、中心组深学、支部研学、线上线下自学等多种形式,持续推动思想淬炼。这一场场触及灵魂的学习洗礼,如同源头活水,为全院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作风动能”。 A作风筑基政治引领锻造为民铁军 “作风建设,首在固本培元。”濮阳市华龙区法院党组书记如是说。该院党组坚持以刚性制度保障作风养成,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确保党中央关于作风建设的各项部署要求入脑入心、落地见效。 今年1月至7月,全院12个党支部将作风建设深度融入日常工作,高标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84次。政治部、综合办公室、胡村法庭等支部率先垂范,通过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真正让活动“活”起来、效果“实”起来。 学习力关键要转化为行动力。孟轲法庭支部将主题党日活动搬到农家小院。在村民赵老汉家中,法官结合赡养、婚姻家庭等常见家事纠纷案例,用乡亲们听得懂、能理解的乡音俚语宣讲政策、释法明理。“法官讲的句句在理, 解开了我心头好几年的疙瘩!”赵老汉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刑事审判庭、胡村法庭等支部积极创新,将主题党日与巡回审判、民法典宣传、“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党建与业务如同车之双轮,同向发力、同频共振,队伍凝聚力和司法作风持续提升,司法为民的底色愈加鲜明。作风建设的“软实力”,正持续转化为推进审判执行中心工作的“硬支撑”。 B实干为要过硬作风催生“执行锐度” 清晨5点半,华龙区法院执行局的警灯已率先划破晨曦。“就是这家!”执行法官精准叩响被执行人张某的家门。这是该院“清晨执行”行动的一幕。“看到法官天没亮就来‘堵被窝’,比我们卖菜的还勤快,我信法律是动真格的!”目睹此景的菜农老李说。群众由衷的赞叹,道出了对干警过硬作风的朴素认可。今年1月至7月,该院累计开展71次集中执行行动,只为将胜诉权益更快兑现成群众手中的“真金白银”。 作风的锐气,不仅体现在破晓出击的雷霆行动中,更融合于服务细节的持续优化。面对以往执行案款缴纳环节的诸多不便,华龙区法院以务实创新的作风,于5月9日推出“执行账户二维码”缴款功能。执行人只需扫描《执行通知书》上的专属二维码,案件信息、应缴金额便一目了然,通过微信、支付宝、云闪付等常用支付平台,即可随时随地完成案款缴纳。 这种务实创新的劲头,也体现在攻坚“查人找物难”“案款发放慢”等痛点上。执行局持续深化集约化改革,执行事务接待中心高效运转,信访接待、案件查询、初次接待等窗口职责清晰,普执、速执、终本团队科学分工,流水线作业让执行流程不断提速增效。 务实重干的作风,最终转化为执行质效的显著提升。1月至7月,该院共执行完毕案件1564件,促成执行和解420件,执行到位金额达20805.06万元。 C创新赋能务实作风点燃“改革引擎” 聚焦群众“赢了官司却存疑惑”的问题,该院创新推出“华法有约”判后答疑机制。每周五下午,承办法官固定坐班,与当事人面对面沟通。“法官把判决一条条讲透,态度好、有耐心。”一位刚参加完答疑活动的陈女士说。 今年3月,由该院审管办主导搭建的“华法如意”AI智能助手正式上线,迅速成为法官办案的“智能顾问”。该系统集成“钉钉”办公生态与DeepSeek智能技术,录入超2000万字的法律文献和典型案例,构建起实时更新的法院专属知识库。在一起劳动争议案件中,胡村法庭法官孙燕燕借助该系统迅速检索到5份类似调解案例,并当庭促成双方和解。“以前这类案件至少要开两次庭,现在半小时就能实现案结事了。”孙燕燕法官感慨道。 “华法如意”AI助手的深度应用,不仅在全院形成了智能辅助办案的热潮,其创新实践成果还获得了省委政法委“中原盾”和“濮阳政法”微信公众号的专题报道,并受到濮阳市中级法院的通报表扬。 在“DeepSeek在数字法院的应用探索与实践”专题培训会上,审管办负责人表示:“数字化的生命力在于应用。我们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在实践中持续优化系统功能,真正让智慧法院建设服务审判、惠及群众。” 从田间地头的耐心调解,到破晓时分的坚定执行;从“扫码缴费”的指尖便利,到AI赋能的审判提速,华龙区法院正以务实创新的作风,书写司法为民的新篇章。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