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8-21 第05版:特别报道
| 大 | | 中 | | 小 |
|
内乡县法院倾力化解涉企纠纷 |
以法治组合拳筑牢营商环境“压舱石” |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王海锋 通讯员聂传青刘占鑫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3091 |
|  | | 就金融纠纷化解问题进行座谈 |  | | 召开座谈会,研究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举措 |
|
|
|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而法治则是这方土壤中最坚实的养分。当区域经济发展驶入高质量赛道,如何以司法力量筑牢营商环境的法治基石,成为摆在法院面前的时代命题。内乡县法院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将涉企纠纷化解作为切入点,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在府院联动的大格局中书写了司法护航发展的生动答卷。 1 直面挑战:以系统思维锚定涉企纠纷治理方向 近两年,内乡县法院的审判数据折射出涉企纠纷治理的严峻形势。2024年以来,该院审结的2312件涉企纠纷案件中,873件涉案当事人超过3人,占比高达37.75%。其中,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与买卖合同纠纷成为主要类型,占比分别达13.40%和10.65%。这些案件背后反映出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一家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可能牵连数十名债权人,一份买卖合同的违约可能影响上下游产业链的正常运转。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导致企业陷入经营困境、造成巨额经济损失,还可能动摇经营主体的投资信心,削弱政府公信力。 面对这场关乎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考”,该院以《2024年内乡县人民法院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方案》为指引,主动破局:通过专题会议逐案研判涉企纠纷治理路径,梳理出合同不规范、风险意识薄弱、部门权责交叉等核心问题,确立了预防为先、精准化解、协同发力的工作思路,将涉企纠纷化解作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突破口;成立由院长牵头的涉企纠纷化解领导小组,向重点部门发送《营商环境工作提示函》压实责任,实现涉企案件全程跟踪监管,为后续治理奠定制度基础。 2 源头预防:司法建议闭环筑牢风险防线 “过去我们总觉得,法院的职责就是办案。但通过这些涉企案件我们发现,很多纠纷其实可在源头避免。”8月15日,该院民事审判庭法官张松哲道出了司法职能向源头延伸的必要性。该院将工作重心从事后解纷转向事前预防,针对银行、物业公司、保险公司等类案高发领域,建立了“案件分析—风险提示—司法建议”的闭环机制。 2024年,该院共制发13份涉企司法建议,每份均结合典型案例直指企业管理漏洞,并附具体改进方案。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司法建议得到了企业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反馈率达100%。内乡县房产中心据此迅速出台《内乡县物业服务管理办法》,明确物业权责,有效减少了物业纠纷的发生。某商业银行采纳法院关于信贷风险防控的建议后,完善贷前审查机制,同类借款纠纷案件同比下降30%。 “法院的司法建议就像一剂预防针,让我们提前发现风险点,知道如何规范管理。”一家接受司法建议的企业负责人说。 3精准化解:分类施策畅通解纷通道 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面临的纠纷各异,解决方式自然也不能一刀切。该院坚持分类精准施策,创新构建“类型调解+首案示范”机制,为不同企业量身定制解纷方案,实现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开辟涉企纠纷化解的“快车道”。 多元联动激活行业解纷效能。新成立的民企商事金融纠纷调解中心驻法院调解室,成为精准化解商事纠纷的重要力量。该调解室吸纳工商联、商会中的资深从业者与法律专家组成调解团队,通过将商会熟悉行业规则的优势与法院的司法专业优势相结合,实现了“商会调解+司法确认”的无缝衔接。 针对涉电纠纷损害巨大、社会关注度高、处理难度大的问题,该院联合县供电公司成立涉电纠纷调解工作站,配备电力工程师、职业律师、专职调解员等组成调解员队伍,形成“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履行监督”闭环流程,探索构建“预防—调解—诉讼”全链条解纷体系,极大降低了涉电案件诉讼量,有效实现企业效益、群众利益与社会稳定的多方共赢。分级服务保障企业运转活力。针对小微企业抗风险弱的特点,该院开辟审执绿色通道,实行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最大限度缩短审理周期。 涉企执行中,该院秉持善意文明执法理念,动态评估保全措施,灵活变更保全方式,允许企业以等值担保置换被查封生产资料,确保企业在纠纷解决过程中正常生产经营,避免“赢了官司输了生意”。 科技赋能“云庭智审”提速降本。该院创新“云庭智审”模式,在湍东镇等地设立3个共享法庭,以科技赋能破解企业诉讼堵点。该模式以支部共建为支撑,通过党组织结对、党员驻点服务降低企业诉讼成本40%;借助“点单—派单—接单”全流程线上服务与AI系统提升效率,实现速裁案件“当日立、3日开、7日结”,审理周期缩短33%;同时建立企业“共享法庭白名单”,为38家规模以上企业及215家优质小微企业提供“三优先”服务,动态评估并上门解决89项难题,推动涉企诉讼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治理。 4协同发力:构建联动执行共同体 涉企涉众纠纷往往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单靠法院一家之力难以有效解决。该院积极推动构建府院联动机制,凝聚多方合力,形成了法院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涉企执行共同体。 三级联动破解跨域难题。该院强化省、市、县三级府院联动,通过联席会议共商涉企行政争议;支持政府依法、平等保护企业、职工权益,推动构建“亲”不逾矩、“清”不疏远的亲清政商关系。某公司员工重大工伤认定案件,因矛盾突出、处理周期长,该院打通省、市、县三级府院联动沟通渠道,实现上下联动与内外协调相结合,通过多次联席会商达成一致意见,让企业从纷争中脱身,重新聚焦生产经营核心任务。 常态机制夯实协同基础。该院邀请公安、税务等部门定期参加府院联动会议,共同研判涉企执行难题。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则实现了各部门数据的实时互通,让法院能够及时掌握企业的财产状况、经营信息,为精准执行提供了数据支撑。该院联合公安、城管等部门开展集中专项执行,形成打击拒执行为的高压态势。 某矿业有限公司系列执行案的解决,充分体现了联动机制的威力。该案涉及51名债权人,债权数额高达1亿余元,且背景复杂,信访风险极大。该院第一时间向县委汇报、向县政府通报案情,争取支持。县委、县政府迅速成立由13家单位组成的执行专班,300余名干部群众参与配合,保障案涉设备的顺利交付。之后,该院多次召开债权人会议,全程公示财产分配过程,缓解群众的对抗情绪,成功化解了潜在的信访风险。 “法治营商环境建设不是法院一家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各方协同的‘大合唱’。”该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子国在谈及联动机制时说,“破解执行难、化解涉企纠纷,关键要打破部门壁垒,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措施联动上做深做实。就像处理矿业公司系列案时,没有13家单位的协同发力,没有300余名干部群众的支持配合,单靠法院很难啃下这块‘硬骨头’。只有持续以府院联动为纽带,把诉调对接、审判执行等工作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通过一盘棋谋划、一体化发力,让司法效能与行政效能同频共振,才能真正为企业发展清障护航。” 5硕果累累:法治护航经济行稳致远 付出终有回报。该院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换来了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和经济社会的稳健发展。2024年,该院涉企案件一审服判息诉率达到92.21%,位居全市前列,这一数据背后,是经营主体对司法公正的认可,更是对营商环境的信心。 法治环境的优化,直接激发了市场活力。2024年,内乡县新注册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5%,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就业形势稳定向好。这些数据印证了该院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也赢得了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法治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营商环境的优化永无止境。从首案示范破解系列纠纷的点上突破,到府院联动构建治理共同体的面上开花;从司法建议筑牢风险防线的源头防控,到善意执行保障企业运转的精准滴灌,该院以司法实践书写的护航答卷,既守住了司法公正的底线,又彰显了服务大局的温度,让法律在刚性框架内始终涌动着护航发展的暖流。(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