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8-21 第02版:要闻
| 大 | | 中 | | 小 |
|
|
鹤壁市人大代表武建平:大山里的“鱼代表” |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林栋实习生王若冰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164 |
|
|
|
初秋的清晨,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乡娄家沟村的山坳里,48个硕大的圆形养殖池水光潋滟,银鳕鱼、东星斑鱼在其中穿梭。村党支部书记武建平在池边俯身仔细查看,衣襟沾着晨露。这名被村民笑称“爱折腾”的“鱼代表”,凭着一腔孤勇与坚韧,竟在昔日连吃水都困难的贫瘠山乡,硬是“折腾”出了一条年产值数百万元的“高山海鲜”产业链。 作为市、区、乡三级人大代表,武建平始终将“代表”二字视为重逾千钧的承诺。他常年穿梭于农家院落听民意,将村民关于教育、医疗、养老、村庄发展的声音,化作一份份沉甸甸的建议。在市、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关于整治农村破旧房屋的建议》《关于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后期管理的建议》接连提出,字字关乎民生冷暖。这些源自泥土的呼声最终推动了《鹤山区2023年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提升实施方案》的出台。312个破败空心院落被推倒,600余处残垣断壁得以清理,1.2万米的水网管道让清泉流进千家万户——村庄面貌的改变,成为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生动注脚。 谈及为何选择在山村发展海鱼养殖,武建平讲起了故事的开端。2021年,面对村庄多年负债、集体收入空白的困境,2020年带着多年经商经验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武建平,一直在寻找破局之路。在一次与朋友的交谈中,武建平了解到河北省阜平县通过大棚养殖鲈鱼效益显著,这让他产生了“大棚养鱼”的念头。 抱着这个想法,武建平前往河北实地考察,看到阜平县与娄家沟村地形、气候等环境十分相似。他信心倍增,随即奔赴山东、海南等地学习养殖技术,引进先进设备,最终在村里的林业废弃地上,建起了标准化养殖大棚。 2023年3月,1000平方米的养殖大棚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同年4月,首批8万尾罗非鱼、银鳕鱼鱼苗正式投放。武建平带领村民日夜轮值,严格按照科学规程投喂管理。辛勤耕耘终获回报:当年11月,基地迎来首季丰收,为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看着活蹦乱跳的银鳕鱼、罗非鱼被装车运往北京高端市场,武建平悬着的心落了地。 “因为我们这里地处富硒带,养殖的鱼类体内含硒,加上全程可追溯的二维码保障,我们的鱼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武建平介绍。 2024年12月,占地9000平方米的二期项目正式投产,养殖池从8个增加到48个,品种也拓展至石斑鱼、东星斑鱼等高端品种。养殖规模扩大后,饲料成本和鱼苗成本成为新挑战。娄家沟村创新思路,开垦420余亩撂荒地种植菌草,发展饲料加工产业,每亩增收5000到8000元,同时还钻研鱼苗孵化养殖技术。 “目前基地正在进行熟鱼、糟鱼加工试验和商标注册。等2026年海鱼加工厂建成投产后,我们将实现自产自销的完整产业链闭环。”武建平介绍。 从倾听民声建言献策,到扎根泥土发展产业,这名大山里的“鱼代表”始终将“为民”二字刻在心间。武建平说:“我有信心也有决心,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继续带领村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