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8-18 第06版:安全周刊
| 大 | | 中 | | 小 |
|
|
新版《煤矿安全规程》将施行保障煤矿生产安全 |
|
|
作者:以下简称《规程》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856 |
|
|
|
本报讯近日,应急管理部向社会公布新版《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规程》将于明年2月1日起施行,以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从业人员人身安全与健康为核心,对煤矿生产建设的各个环节作出全面规范,保障煤矿生产安全。 《规程》共6编34章777条,与上一版相比,新增56条、实质性修改353条,均来自现场一线的实践经验总结,目的是解决行业痛点、难点、堵点问题。 智能化装备赋能安全生产 《规程》对智能化装备的应用和智能化系统的建设作出详细规定,覆盖掘进、监测、运输等关键环节。 根据《规程》,监测监控和通信系统智能化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建井期间,井筒掘砌阶段就需设置瓦斯、一氧化碳等传感器,安装视频系统;井筒落底后、人员进入巷道施工前,必须形成安全监控、通信联络等系统。高瓦斯、煤与瓦斯等方面问题突出的矿井,在人员进入主要大巷施工前,就要形成永久安全监控、人员位置监测、通信联络等系统,且安全监控系统主干线缆需分设两条,从不同井筒或同一井筒不同位置入井,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构建全方位智能安防体系 根据《规程》,安全监控系统需具备故障闭锁、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功能,当主机或系统线缆发生故障时,仍能保证核心闭锁功能实现;系统主机及联网主机采用双机热备份,工作主机故障时,备份主机需在60秒内自动投入工作,确保监控不中断。 在人员位置监测方面,《规程》规定,下井人员必须携带标识卡,各出入口设置读卡分站,相关系统应具备检测标识卡正常性和唯一性的功能,实现对井下人员的精准定位和动态管理。 通信系统方面,《规程》规定,有线调度通信系统需具备选呼、急呼、全呼等功能,矿井移动通信系统要实现移动台之间、移动台与固定电话之间的互联互通,支持短信收发和通信记录查询,为井下高效指挥和应急通信提供保障。 《规程》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煤矿安全管理进入智能化驱动的新阶段。将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入煤矿生产全流程,不仅能大幅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还能推动煤矿行业向高效、绿色、智能转型,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供坚实的制度和技术支撑。 (任二敏/整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