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8-12 第03版:法眼观澜
| 大 | | 中 | | 小 |
|
|
治理网络谣言要有韧劲 |
|
|
作者:□李治群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029 |
|
|
|
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8月6日发文说,近日,云南昭通公安网安部门接到昭通市教体局报警,称有网民在网上发布“昭通市2025年中考分数线”虚假信息,昭通网警立即对信息发布者王某某展开调查。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给予王某某行政拘留处罚。 涉案的信息发布者王某某之前从事教育培训工作,为吸粉引流、博取关注,就编造了一张“昭通市2025年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图片,并发布在自己的网络账号上,误导了大量考生和家长,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网络谣言五花八门,谣言制造者在不同领域、从不同角度,或发布与事实不符的信息,或杜撰根本不存在的情形。其中,有的纯粹出于无聊,只是觉得那样好玩;有的是为混淆视听,转移网民的注意力;有的则为吸粉引流、博取关注,而后向粉丝推销商品或服务谋利。 无论出于何种动机,他们在网上造谣,都涉嫌违反《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行业性规定,扰乱了互联网传播秩序,污染了网络生态。网络谣言发布者,有的突破了道德底线,有的触碰了法律红线,理应受到法律制裁。为了整治网络谣言乱象,国家有关部门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比如,近年来,中央网信办持续部署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打击网上各类乱象问题,从严处置违规平台和账号,取得积极成效,形成有力震慑。 又如,公安部部署的2025年“净网”“护网”专项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如火如荼展开,全国各地公安机关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网络乱象,持续依法严打包括网络谣言在内的突出网络违法犯罪。 国家有关部门的这一系列措施,惩治了一批违反互联网管理政策法规的造谣者,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但互联网是个动态的网络空间,网络谣言也会不断翻新花样,还会有新的网络造谣者。由此可见,打击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空间,任重而道远。有关部门、有关工作人员绝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要有持续发力的韧劲。循序渐进,不断巩固既有的打击治理成果;与时俱进,不断研判滋生谣言的新情况、制定相应对策。 治理网络谣言是个系统工作,既要注重打击惩治,又要注重教育引导;既要加强系统内的纵深施治,又要加强部门间的横向合作;既要充分发挥执法司法机关的职能,又要推进网络空间安全的综合治理,压实互联网企业主体责任。同时,还要不断提升网民的法治意识和互联网传播素养,通过发布典型案例、打造辟谣平台等手段,让他们强化底线红线意识,不造谣;提升甄别能力,不传谣。大家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让亿万民众共同拥有的网上精神家园更加清朗、和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