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8-12 第02版:践诺进行时
| 大 | | 中 | | 小 |
|
|
用心用情写好检察为民答卷 |
——全省检察机关开展爱民承诺活动纪实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吴倩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3506 |
|
|
|
见闻 7月28日,河南法治报记者走进兰考县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电子显示屏上“四畅四解”的承诺格外醒目——畅开为民情怀,解决群众信访入口难问题;畅通救济渠道,解决困难信访群众帮扶救助问题;畅谈国法人情,解决信访群众心理认知问题;畅听各界意见,解决群众重复来信来访问题。 7月初,七旬老人张大爷走进该中心时,眼中满是无助。检察官立即迎上前,扶老人坐下,专注倾听老人的诉求。原来,张大爷与子女因赡养问题产生矛盾。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检察官反复与张大爷的子女沟通,讲解法律责任。最终,张大爷的子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双方达成赡养协议。这是我省检察机关开展爱民承诺活动的一个缩影。 1 居民喝上了放心水 “我们这儿的水直接喝都行!”2025年7月底,在南阳市宛城区,当地人骄傲地告诉河南法治报记者。然而,几个月前这里还不是这个样子。 “请求监督有关部门解决南阳市宛城区农村饮用水水质问题……”2024年9月,一封反映宛城区黄台岗镇饮用水水质变差,希望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予以监督的来信寄到了最高检。 该案线索转交至南阳市检察院。省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田凯包案办理,要求南阳市两级检察院依法认真协同办理,高质效办好这起“检护民生”案件,切实维护群众权益。 南阳市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主任张辉与宛城区检察院干警一同前往现场查看。在黄台岗镇村民李某家中,张辉等人看到水烧开后水垢较厚。据了解,宛城区共有97个供水站,涉及20万群众饮用水安全问题。 水质为什么会下降?带着疑问,南阳市检察院、宛城区检察院成立由检察长、控告申诉部门检察官、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官组成的专案组,对4个乡镇的9个供水站进行重点勘查,随机抽样检测自来水,调阅供水站管理文件、询问案件线索反映人及相关证人…… 参与调查的宛城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官王峰介绍,通过勘查,专案组发现多个村庄存在饮用水工程设备老化失修、更新缓慢,供水站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随后,宛城区检察院将该案作为公益诉讼案件立案,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磋商。相关部门负责人当场表示,将督促属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进行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隐患。 2024年10月,宛城区检察院向区水利局、卫生健康委制发检察建议,督促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近日,记者跟随检察官来到宛城区瓦店镇,了解整改情况。在该镇来庄供水站,净水设备安静地运转着,从原水进取、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到清水储存,每一项流程都精密控制,严格遵循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案件办结后,省检察院发挥食品药品安全专业化办案团队作用,引导各地针对本地区突出问题集中办理规范农村供水站建设运行公益诉讼案件111件,全力保障农村群众饮水安全。 2 2000余家企业退出信用“黑名单” 据了解,荥阳市检察院帮助2000余家企业摘下“失信帽子”,为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样本。 2025年3月,荥阳市检察院就企业信用修复问题制发的检察建议,以第一名的成绩获评2024年度河南省检察机关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 在了解这份检察建议的来龙去脉后,全国人大代表、省工商联副主席、开封城摞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晓对相关工作表示称赞。 2024年5月,荥阳市检察院在走访中发现,一家物流公司因运输单据填写有疏漏被罚款300元,行政处罚信息被挂在“信用郑州”平台3年。公司负责人张某苦恼地说:“公司有了这个‘信用污点’,银行拒绝贷款申请,投标资格也被取消,公司差点撑不下去。” 个案背后是否存在共性问题?荥阳市检察院组建专项团队,依托研发的涉企行政处罚信息修复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提取“信用郑州”平台2023年以来归集公示的行政处罚日期、金额、公示期等关键信息进行分析比对,发现1975条行政处罚公示信息属于简易程序处罚,根据相关规定,不应进行归集和公示;2487条行政处罚公示信息罚款数额在500元以下,绝大部分公示期不应超过一年,但平台一律设置为3年最长公示期,违背了过罚相当原则。 检察官介绍,企业信用之所以难以修复,主要是由于相关职能部门信息归集不规范、企业信用修复流程不透明等。据此,2024年6月,荥阳市检察院依法向荥阳市发改委制发检察建议。荥阳市发改委立即召集交通运输、税务、市场监督管理等职能部门进行研判和讨论,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 荥阳市发改委开展涉企行政处罚“轻处罚重影响”专项监督,共督促撤销或终止2021年以来6200余条行政处罚公示信息,帮助2000余家企业退出信用“黑名单”。 荥阳市检察院将履职情况汇报至省检察院后,省检察院联合省发展改革委开展加强严重违法失信行为治理健全信用修复机制专项行动,优化信用修复服务,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 3让每朵“蓼花”都有春天 “孩子们,看到你们纯真的模样,我感到非常痛心,你们必须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改过自新。”在固始县检察院“豫见‘未’来·蓼花”工作室,全国人大代表、固始县张老埠乡桥头村党支部书记汪荣秀动情地说。 2025年7月21日,固始县检察院未检部门精心组织了一场附条件不起诉人员集中帮教活动。检察官与6名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人及家长围坐在一起,围绕附条件不起诉政策解读、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新法规学习以及帮教注意事项等内容展开交流。 该工作室于2023年12月1日揭牌,占地110平方米,设置了未成年人询问室、心理疏导测评室、心理舒缓室、心理宣泄室和团体活动室,集办案、帮教、心理疏导测评、家庭教育等功能于一体;一站式办案模式避免了对未成年被害人重复询问造成二次伤害、保护救助不及时等问题;邀请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担任未检部门的特邀检察官助理,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提供专业的心理指导。 一年多来,该工作室共为28名涉案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60余次,为15名未成年被害人申请司法救助金6.5万元。 “我们还加强了与教育体育、文化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通过制发检察建议、通报情况等方式,督促有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职,以‘我管’促‘都管’,努力为未成年人成长营造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固始县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张启平介绍。 固始县检察院通过该工作室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家庭教育评估,对失职的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已制发督促监护令26份,举办家庭教育家长讲座4期,帮助7个家庭改善亲子关系。 “固始古称‘蓼城’,‘蓼花’被人们赋予立志、顽强之意。每一位检察人,都要秉承‘蓼花’的精神品质,护‘未’成长,让每朵‘蓼花’都有春天。”固始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海说。 记者了解到,一年来,全省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和精准帮教涉罪未成年人,对1914名主观恶性深、手段残忍、造成严重后果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依法提起公诉;对572名罪行较轻,具有感化挽救可能的涉罪未成年人依法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并协同妇联等部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通过精准帮教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4帮助1264名农民工追回欠薪 男子因病去世,生前被拖欠8年的工资一直未追回,这件事始终压在其父亲刘某的心头。日前,这场欠薪纠纷在信阳市浉河区检察院的支持起诉及多方协作下得到妥善解决。 2025年3月,刘某来到浉河区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申请支持起诉。他的儿子生前为余某提供劳务,从事喷浆作业,但工资长期被拖欠,家人为此事多方奔走无果,家庭生活也陷入窘境。 浉河区检察院检察官立即展开调查,在走访中了解到,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证据都很难再搜集。为找到确凿的证据,检察官逐一询问刘某儿子的工友,还通过技术手段调取了相关转账记录和聊天内容,查明刘某儿子曾多次向余某讨要工资,但余某一次次敷衍、搪塞。 检察官锁定了关键事实后,浉河区检察院依法作出支持起诉决定,帮助刘某提起民事诉讼,并胜诉。 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余某“失踪”。执行法官查询发现,余某名下没有任何财产,再次深入调查发现了相关存款线索,于是果断采取措施,依法冻结了相关账户上的等额资金,并履行了告知义务。在法定期限内,对方没有提出异议,法院扣划了执行款项,终于将这笔工资追了回来。 2025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21件22人,起诉48件56人,在立案后及时履行支付义务、情节轻微的情况下,对44人作出不起诉决定。同时,围绕劳动欠薪积极开展民事支持起诉专项活动,受理民事支持起诉案件840件,已支持起诉663件,法院已采纳支持起诉意见541件,涉及农民工1264人,追讨金额1882万元。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新时代基层检察工作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标对表党和人民的新要求、新期盼,以更新理念、更深思考、更实举措,用心用情写好检察为民答卷。”省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田凯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