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7-22 第16版:社会与法
| 大 | | 中 | | 小 |
|
|
“花钱脱罪”是诈骗 |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宁晓波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538 |
|
|
|
本报讯(河南法治报记者宁晓波)“感谢民警及时出现,否则我的这些钱就被骗走了,我都不知道咋跟父母交代了……”7月17日,郑州市公安局管城分局民警接到某银行的预警线索,迅速到该银行拦住了支取98万元现金给自己“花钱脱罪”的留学生小刘(化名)。事后,小刘连连道谢。 此前,小刘在国外留学时接到了一通电话,对方假冒小刘留学所在地某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说有人冒用小刘的身份信息办理手机号,要对小刘进行扣费。起初,小刘并没有在意,挂断了电话。几天后,小刘又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某联邦银行工作人员,说小刘涉嫌洗钱犯罪,要求他配合调查;若小刘不配合,就会被拘留600天。小刘逐渐相信了对方的说辞。 随后,骗子以“缴纳保证金以摆平此案”为由,让小刘缴纳100万元,并且声称案件是保密案件,不准向其他人透露,否则要追究小刘的责任。于是,小刘便编造“要缴纳100万元用于证明资产”的理由,让家人给自己转账。其间,骗子一直打电话催促小刘回国,把钱交到指定法院。小刘便乘坐飞机回国,在某银行预约取现98万元后被民警当场制止。 “现在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广大群众在接到自称官方客服人员的电话时,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核实,避免被骗;如遇可疑情况,请及时报警。”郑州市公安局管城分局反诈大队负责人张杰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