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7-21 第03版:新征程,我是主角系列报道
| 大 | | 中 | | 小 |
|
我是检察官 |
护“花”使者 |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张东实习生李梦华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768 |
|
|
|
晨光斜照窗台,一盆绿萝藤蔓垂落,叶片上的露珠晶莹剔透。“我们办理的从来不只是案件,更是孩子们正在经历的人生。”7月18日,在兰考县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办公室内,检察官李楠向河南法治报记者道出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意义。 自2021年接手未检工作那一刻起,李楠便化身护“花”使者,以匠心办好每一起案件,深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保护领域,积极探索综合治理良方,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司法理念。 履职故事 从检18年,李楠一直奋战在刑事检察办案一线,致力于实现检察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2021年,她迎来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从熟悉的刑事检察领域转入未检部门。即便面对全新挑战,她依旧保持着一如既往的敬业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会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可见。”李楠坚定地说。 当6岁的小明(化名)清晰地喊出“妈妈”时,平日里雷厉风行的李楠瞬间湿了眼眶。 小明和小天(化名)这对兄弟,因一场交通事故坠入命运的深渊。事发当天,他们的父母驾驶三轮车前往村子附近务工,不料在公路上与一辆小型轿车迎头相撞。这场意外夺走了他们父母的生命,也让原本温馨的四口之家支离破碎。噩耗传来,他们的爷爷奶奶难以承受打击,双双病倒。年幼的小哥俩宛如狂风中的树苗摇摇欲坠,茫然又无助。 身为未检部门负责人,李楠对小明一家的遭遇深感同情。作为母亲,她深知孩子失去依靠后的艰难处境。谁来照料他们的生活起居?哥哥小天的学业是否会中断?一连串的担忧萦绕在她心头。为给两个孩子争取更多及时的关怀,李楠迅速向院领导汇报,启动检察院内部协同工作机制,全力推动案件高效办理。她一方面督促犯罪嫌疑人真诚悔罪、积极赔偿,并多次耐心调解;另一方面引导被害人家属合理表达诉求。在一次次耐心说服劝导下,肇事司机深刻忏悔,主动向被害人家属道歉,并承诺尽全力赔偿。最终,被害人家属接受道歉,给予谅解。 在肇事司机赔偿尚未到位时,李楠依据小明、小天的家庭状况,为他们申请司法救助金以解燃眉之急,还协助他们申领每人每月1050元的孤儿基本生活费。她与同事多次登门,耐心劝说小明的爷爷奶奶振作精神,为两个孩子撑起温暖的家;同时,联合县妇联,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帮扶,她自己也成为两个孩子的“爱心妈妈”。 当她初次表明要当“爱心妈妈”时,两个孩子眼中满是怯意,“妈妈”二字卡在喉咙里难以说出。李楠明白,母爱的缺位难以轻易填补,她选择用行动让他们感受到真正的关怀。 此后,工作之余,她和同事常带着礼物前去探望两个孩子,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在持续的关爱中,两个孩子逐渐接受现实,脸上重现笑容,与“爱心妈妈”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作为母亲,关爱孩子是本能;作为检察官,守护未来是责任。”李楠说,小明兄弟俩始终是她心头的牵挂。在守护未成年人的道路上,她坚信,心中有光,便能照亮更多孩子的未来。 在她的心中,未检工作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使命。她的故事,正是无数未检工作者默默奉献、守护青春的缩影。 对话 记者:您认为未检检察官与刑事检察官有何不同? 李楠:前辈曾教导我,从事未检工作一定要有情怀。与普通刑事案件不同,我们面对的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发现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时,我们不仅要明察秋毫、分清是非,更要像摆渡人一样,在审查证据时洞察他们的成长困境,在惩恶扬善的同时,为他们搭建回归正途的桥梁。这份“教育、感化、挽救”的使命,赋予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独特的司法温度。 记者: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时,您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是如何解决的? 李楠:最大的挑战在于平衡惩戒与挽救。比如最近办理的一起少年盗窃案,我们通过社会调查发现,孩子是因家庭监护缺失才误入歧途的。我们最终对这个孩子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并引入司法社工开展为期6个月的跟踪帮教。依托我院“‘豫’见未来·焦桐花开”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中心,我们定期开展沉浸式法治教育;联合县妇联成立家庭教育指导站,为困境家庭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权益。 记者:您想对孩子们说些什么? 李楠:愿你们眼中有光芒,心中有热爱。法律会一路守护你们成长,遇到困难时,要相信家庭、学校、社会都是你们坚实的后盾。我们检察官愿做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为迷途少年指引方向,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法治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