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7-17
2025-07-17 第06版:法治视窗 大 |  中 |  小 

以法治力量捍卫英烈荣光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卫云飞 通讯员黄鑫迪武剑飞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968
    在位于漯河市源汇区大刘镇蔡庄村的抗日英雄蔡永令烈士墓碑前,鲜红的党旗迎风招展,庄严的入党誓词在苍松翠柏间回荡。这座一度沉降开裂、基座裸露、湮没于荒草与秸秆中的墓碑,如今在源汇区检察院公益诉讼的推动下重焕荣光。
    蔡永令烈士,这位1926年入党、参加过北伐战争的老党员,抗战时期在家乡组建郾城抗日游击队,以“化整为零”战术痛击日伪,后更以郾城县保安团为掩护建立地下党组织,为当时的漯河、郾城解放立下不朽功勋。
    2021年4月,源汇区检察院在开展全国县级及以下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专项行动时,检察官目睹了蔡永令烈士墓地的破败景象。“这可是当年带领游击队打鬼子的英雄,咋能让墓碑成了‘烂石头’?”老党员的沉重叹息,深深刺痛了检察官的心。经查,作为未核定保护级别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此墓长期陷入“无人管、无钱修”的困境。
    面对散葬烈士墓保护中行政机关权责模糊的难题,该院果断启动公益诉讼程序。检察官实地勘查、调取史料、走访老兵,全面固定证据。同年6月,一场汇聚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专家学者及多家行政机关的公开听证会凝聚共识。据此,该院同步向属地政府及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出检察建议,创新构建“三级管护体系”:乡镇政府划定保护范围、退役军人事务局落实专业修缮、村委会担起日常巡查之责。
    共识迅速转化为行动力。在检察机关协助下,专项资金成功申请,蔡永令烈士墓被纳入《漯河市红色资源保护规划》。省文物保护中心专家精心制订方案,专业团队以原碑复刻工艺精细修复断裂碑体,碑周新建砖砌围栏,一条租用村民土地铺设的200米砖石步道直达墓前,极大便利了群众祭扫追思。
    修复不止于墓碑本身。源汇区检察院积极协调,推动蔡永令故居修缮一新,英雄亭、纪念广场相继落成。烈士的抗战故事被纳入“党史百讲”微视频广泛传播,昔日故居已蝶变为深受欢迎的“红色讲堂”。“现在每逢七一,党员们纷纷来这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蔡庄村第一书记王可嘉介绍道。
    以个案推动全局。2023年以来,源汇区检察院深化府检联动机制,联合相关部门及社会组织,着力构建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红色资源全链条保护体系,截至目前,已召开联席会议5次,对全区3处抗战遗址精准实施“一地一策”保护方案,并与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建立起完备的红色资源动态电子档案。每一处纪念设施旁,都可见标注清晰的“检察官联络卡”,确保法治守护无时不在。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