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7-17
2025-07-17 第06版:法治视窗 大 |  中 |  小 

刘文祥村的检察助农“解忧套餐”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何永刚通讯员陈彦培杜洁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2126
    6月的一次暴雨过后,在叶县辛店镇刘文祥村的油桃园里,驻村第一书记、平顶山市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邓晓哲踩着湿漉漉的田埂,与果农梁大爷仔细检查暴雨后的桃林。
  “幸亏前两天及时采摘了,这次雨后掉果、烂果明显少于往年!”梁大爷的语气明显非常轻松。邓晓哲拾起一颗油桃,裤腿上溅满泥点——这已是他们驻村工作队开展“跑腿助农”的第五个周末。
    今年2月以来,由邓晓哲及平顶山市检察院政治部人事教育处干警张庭赫、叶县烟草专卖局职工房书清组成的驻村工作队,经过走村串户、调查研究,针对刘文祥村位于浅丘陵地带、大面积种植林果的实际情况,推出了一套检察助农“解忧套餐”:让油桃出山、粽子上桌、医生上门、普法进村。他们用“贴心、暖心、护心”的服务,悄然改变着这个村庄的面貌,更在乡土实践中诠释着“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
贴心
从滞销到畅销,油桃有了新出路
  “往年看着好桃子烂在地里,心都揪着疼!”梁大爷的叹息,道出了刘文祥村林果产业发展的核心痛点——销路窄、损耗大、附加值低。这不仅直接影响农民收入,还影响了产业的集群式发展。
    驻村工作队一到村,就盯上了这个“老大难”。紧接着,就是油桃成熟季。他们迅速行动,依托派出单位优势,依靠平顶山市检察院党组支持,促成市检察院机关食堂批量采购;又发动市检察院机关干警爱心认购,助销近千斤鲜桃,为滞销农产品找到了稳定可靠的“内部市场”。
    如何让刘文祥村的果品搭上数字经济的快车?这是参加平顶山市委组织部举办的全市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电商直播培训班后,驻村工作队一直思考谋划的问题。
    6月4日,在平顶山市检察院宣传处的协调帮助下,当地媒体“好物探访”团队来到刘文祥村,上山岗,钻桃林,烈日下实地拍摄、采访、报道。
    媒体发布后,“刘文祥油桃”的名气被进一步打响,在“叶县1号公路”小梁沟路段沿线购买、采摘鲜果的各地顾客络绎不绝。
    尽管有了新销路,夏季突变的天气仍是水果成熟期最大的“敌人”——若遭遇雨水,鲜桃未能及时采摘销售,很多只能烂在地里。根据天气预报,6月17日后,叶县南部山区将迎来连续降雨。为帮村民纾困,驻村工作队化身“特快专递”,主动协助果农,驱车3小时往返市区,将1200多斤鲜桃直接送进居民小区现场销售。
  “以前愁销路,现在愁不够卖!”梁大爷一家脸上绽开的笑容,正是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守护农民辛勤劳动成果、激发内生动力最直接的体现。
暖心
 唤醒节日文化,凝聚乡村向心力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驻村工作队敏锐地意识到,乡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带来的不仅是劳动力不足问题,更有精神文化生活匮乏、传统邻里情谊淡化等隐忧。如何在节日中唤醒共同记忆、凝聚情感认同、营造守望相助的文明乡风,成为他们暖心服务的重点。
    端午当天,一场由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发起的“情暖端午”活动在村委会大院里温馨上演。村民王大哥搬来了自家的大铁锅,手把手教工作队员包粽子:“糯米要泡足时间,粽叶煮软吃起来才香!”10多名村民自发带来炊具等物资,围坐在一起忙活,笑语欢声不断。翠绿的粽叶、雪白的糯米、金黄的蜜枣,在指尖翻飞成饱满的“连心粽”。这场村民自发参与的活动,超越了简单的慰问,成为一次生动的传统文化实践和情感交融的盛会,有效唤醒了村民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下午,热气腾腾的粽子出锅。驻村工作队几人与村干部提着这份“乡土温暖”,逐一走访40余户困难家庭和留守老人。
  “哎呀,快进屋坐坐!”常年独自在家带孙子的童大娘激动地招呼他们,硬要塞给他们几个自家的杏子。
    小小的粽子,包裹的是糯米的香甜,更是干群之间、邻里之间的深情厚谊,让传统节日成为凝聚人心、传递关爱、弘扬孝亲敬老美德的重要载体,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温暖的情感纽带。
护心
 筑牢安全屏障,提升民生保障力
    在深入走访中,驻村工作队发现,法治意识相对薄弱、优质医疗资源匮乏,是影响村民安全感和幸福感的突出短板。
    为此,驻村工作队联合叶县检察院、叶县中医院,推出“普法宣讲+健康惠民义诊”的“护心套餐”。
    5月30日,村委会大院里人头攒动。检察干警不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非法种植罂粟的严重后果,也结合真实案例讲解防诈骗知识,并且结合山区特点告诫村民不可非法狩猎。
    这不仅普及了知识,更在乡村筑牢防毒拒骗的思想防线,提升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平安乡村建设夯实法治根基。
    宣讲结束后,义诊台前也热闹起来。县中医院的医生们耐心地为村民量血压、测血糖、把脉问诊。
  “大婶,您这降压药得按时吃,饭前半小时最好。”
    活动现场,60余名村民得到了免费诊疗和健康咨询,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健康关怀。
  “今天既学了防骗术,又查了身体,心里踏实多了!”马大娘拿着普法手册和义诊单,满脸欣慰。
  “法治护心”与“健康护心”的双轮驱动,为村民织就了一张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网和健康盾,切实增强了乡村振兴的民生保障成色。
    从解燃眉之急的产销对接,到春风化雨的文化浸润,再到筑牢根基的法治健康保障,驻村工作队的“套餐式”精准服务,环环相扣,直指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乡村振兴不是口号,是干出来的实绩,是融入这片土地的真心。”邓晓哲望着郁郁葱葱的桃林,语气坚定。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