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7-15
2025-07-15 第08版:特别报道 大 |  中 |  小 

法治法治“金钥匙金钥匙”激活基层治理高效能激活基层治理高效能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董景娅/文图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3375
    
    
    
开封市普法志愿者走进社区宣传反诈知识
    我省有5.2万个村(社区)、9800多万常住人口,农村多、人口多、事务多,基层治理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所思所盼,一头连着党和政府的初心使命。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保障基层善治是我省普法工作多年来持续发力探索的重要领域。
  “八五”普法以来,我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以精准普法为突破口,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普法品牌矩阵,培育“法律明白人”等基层专业化法治队伍,促进法治保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久久为功,驰而不息。行走在中原大地,一场场精准普法活动犹如一场场润物无声的法治春雨,瞄准基层群众期盼最热切的地方持续发力,固根基、促善治,持续释放基层治理新效能。
开封 普法解纷创新解锁善治密码
    在开封,精准普法的文化因子已渗透进市井生活。以《宋都调解》法治电视栏目为代表的普法矩阵品牌,悄然将法治信仰厚植于古都群众心中,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勾勒出一幅基层治理新图景。
1    调解中普法
    提高群众法治素养
  今年7月,在最新一期的《宋都调解》法治电视栏目中,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司法局梁苑司法所专职人民调解员李煜娟和河南凌辉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宁联手化解了一起劳务合同纠纷。
  张先生之前就职于某财务公司,后因工作需要又转到某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两家公司由同一个老板管理,而这两家公司都一直未与张先生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今年4月,张先生提出离职,公司老板以张先生未完成关键工作交接为由拒发工资。经人民调解员和律师多次耐心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
  事后,《宋都调解》法治电视栏目组持续推出普法教育节目,邀请河南凌辉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宁以案释法,解读劳动法相关法律知识,助力求职者和广大企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据悉,2011年年底,开封市司法局开设《宋都调解》,通过“电视+调解+普法”多元融合方式,力求以个案调解带动法治宣传。《宋都调解》在调解矛盾纠纷的同时,将人民调解和普法教育有机融合,采取案例式、专题式、滴灌式、联动式等形式,在矛盾纠纷的调解过程中宣传法治精神。
2    全过程普法
    赋能基层治理
  在《宋都调解》这块“金字招牌”的示范带动下,开封市持续发力,先后打造了《法润菊城》《“3·15”在身边》等一批普法、释法、学法、用法的特色品牌栏目,推动将普法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的各环节、全过程,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实现普法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变,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在开封游玩的过程中,如果需要维权,我们可以向您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化解矛盾纠纷……”7月5日,在开封万岁山武侠城景区门前,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们,一边向游客发放普法宣传手册,一边介绍法律知识。
    “文旅+法治”普法进景区宣传活动,是“八五”普法期间开封市开展精准普法活动的一大亮点。开封市司法局常态化组织普法志愿者走进万岁山武侠城、大相国寺等热门景区,开展专项普法活动,解答游客和过往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
    为让群众随时随地学法,开封市以黄河法治文化带建设为契机,挖掘弘扬“秉公执法、刚正不阿”的包公司法文化精神,打造国内唯一以包公命名的“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将红色文化与法治文化有机结合,打造了杞县宗店乡刘庄村红色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实现“法”“景”融合。
驻马店 培育“法律明白人”助力基层建设
    打造一支群众身边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队伍,积极开展法治宣传,带头参与基层法治实践,无疑会极大助力基层建设。“八五”普法以来,驻马店市在“法律明白人”选、培、用3个环节上持续发力,打造了一支素质高、结构优、用得上的“法律明白人”队伍,他们在法治的沃土上辛勤耕耘。
1    群众身边的多面手
    解难事促和谐
  “俺小区的老李家两口因为赡养老人吵起来了,你们快过来看看吧!”汝南县金铺镇金铺社区党支部书记、“法律明白人”姚西凤接到某小区群众打来的电话后,第一时间问清相关情况,联合村妇联人员入户调解。最终,一场家事纠纷得以平息。
  担任“法律明白人”以来,姚西凤深知作为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她不断解锁新的身份标签:“我是矛盾纠纷调解员,能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社区’;我是普法宣传员,在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治宣传活动、调解矛盾纠纷的过程中,释法说理,以案普法,推动群众增强法治意识。”
    在驻马店,像姚西凤这样的“法律明白人”共有2.3万余名。他们走进田间地头、社区广场,走到基层治理最末端、服务群众最前沿,做法治宣传者、权益维护者、矛盾调解者,构建起一张紧密的基层法治服务网络,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的法治动力。
2    注重高品质培育
    提升服务能力
  据驻马店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启动之初,面临着“法律明白人”参与度低、法治素养薄弱、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严格规范“法律明白人”推选程序,建立健全选拔培训、考核评价和动态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相关部门采用“一岗多责、一人多能、多员合一、服务高效”的“全科”模式,从村(社区)干部、党员、人民调解员、普法骨干等人群中挑选“法律明白人”,以“视频授课+案例学习+结业考试”相结合的形式,围绕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法律明白人”开展常态化培训,并在培训中引入以案释法、旁听庭审、专项培训等接地气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解决“法律明白人”法律知识欠缺的问题。
    为积极引导“法律明白人”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每年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传月、“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普法节点,驻马店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都会组织“法律明白人”走村入户,向群众普及相关法律知识。
    如今,在田间地头、社区广场,经常看见“法律明白人”忙碌的身影,从调解矛盾纠纷到宣传法律法规,他们已经成为群众身边找得着、用得上的“法律贴心人”。
河南中牟新区精准滴灌浇灌法治沃土
    今年3月22日至3月24日,2025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博览会在河南中牟新区汽车服务业博览园举行。河南中牟新区司法局紧抓契机,组织普法志愿者、律师、公共法律服务人员前往会场,开展了一场“汽车产业蓝图展法律为基稳向前”专项普法活动。
    活动现场,专职律师“坐诊”,针对参展商和与会企业所关心的知识产权保护、买卖合同风险等法律问题进行一对一解答。
    这场活动,是河南中牟新区司法局开展精准普法系列活动的一个缩影。“八五”普法以来,河南中牟新区司法局按照省司法厅安排部署,紧贴群众法治诉求,破解新时代普法“向谁普”“普什么”“怎么普”的关键课题,不断推进精准普法基层行活动,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为基层高效能治理和法治中牟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1    精准分类做实做细普法宣传
  一场暴风雨掀翻了明山庙村村民张金花(化名)家的种植大棚,砸坏了村民刘庆(化名)家地里的芹菜覆膜,两家因为定损问题争执不下。
  村里的“之凤说和团”成员赶到田间地头,对现场受损面积进行测量,对受损情况进行评估,并组织附近菜农坐在一起,“围观”调解现场。最终,这场纠纷被圆满化解,菜农们也在无形中接受了一场法治教育。
  普法工作贵在精准、到位。近年来,河南中牟新区司法局在精准划分普法对象的基础上,坚持需求导向,因人、因时、因事确定普法内容,拓展普法广度、深度。“之凤说和团”在及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开展普法教育,达到调解一案,普法一片,稳定一方的效果,正是精准普法的生动注脚。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普法的发力点就在哪里。河南中牟新区司法局紧紧围绕全年重要时间节点,推动普法主体进一步盘活普法资源,推动全民普法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转型升级。
2    创新形式提供个性化普法产品
  《朋友喝酒我代驾,发生事故谁承担?》《业主不交物业费,物业公司有权停水停电吗?》……这些是“中牟发布”微信公众号开设的普法学习专栏“小布说法”推送的部分文章。
  “小布说法”专栏定期推送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内容涵盖宪法、民法典、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内容。这一形式让普法教育更加贴近群众生活,群众学法实现了“全天候全时空”。
    创新普法形式,提供个性化普法产品,是做好精准普法工作的关键。近年来,河南中牟新区司法局创新打造“普法+新媒体”模式,推动普法形式精准化、多样化,实现普法宣传全方位、多层次覆盖,真正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普法教育效果,将法治信仰无形中厚植于群众心中。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