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7-10
2025-07-10 第12版:平安漯河 大 |  中 |  小 

“三封信”照亮迷途少年归途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卫云飞 通讯员黄鑫迪王瑞苗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164
    “司法的温度不是简单宽宥,而是帮助迷途少年找到正确的人生坐标,‘三封信’帮教机制让他们看到了光亮的未来。”日前,在临颍县检察院一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公开听证会上,临颍县人大代表郭景超如此评价该院“三封信”帮教机制的创新实践。
“三封信”叩开心扉
    2022年年底,家庭监管与关爱长期缺位的17岁少年小方(化名)和小黄(化名),在虚拟世界结识诈骗团伙,误入“赚快钱”歧途。他们大量收购转卖苹果ID账户,被犯罪团伙用于绑定受害者银行卡,通过游戏点券洗钱,短短数月转移赃款400余万元,沦为犯罪链条上的关键“工具人”。
    深入的社会调查揭示了二人的犯罪根源——家庭监护的长期缺失。在评估确认家长具备监管意愿后,2023年11月29日,临颍县检察院依法对小方、小黄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并量身定制了以“矫正网瘾、修复亲子关系”为核心的个性化考察帮教方案。
    宣布决定时,检察官当场向两人送达了“激励信”与“警示信”。然后,两名少年郑重写下并密封各自的“期许信”。
    这“三封信”是临颍县检察院探索的特色帮教机制:绿色“激励信”,是过往成功矫治、升学就业的帮教对象寄来的真挚感谢信,点燃希望;红色“警示信”,记录了不服从帮教重新犯罪者的沉痛悔恨,敲响警钟;蓝色“期许信”,由附条件不起诉对象亲笔写下承诺与对未来的规划,明确方向。
从迷途到新生成效显著
    三种色彩,三种力量,让帮教对象形成强烈心理冲击,变被动矫治为主动蜕变。在为期7个月的考察中,亲手写下的蓝色“期许信”,成为小方和小黄自我鞭策的“灯塔”。检察官、社工和家庭教育指导师围绕其承诺目标,动态调整措施,强化心理疏导、法治教育和职业技能引导。
  “这‘三封信’如同三把钥匙,打开了涉罪未成年人自我救赎的心扉。”该院未成年人检察官卢静说。帮教成效令人欣慰:小方已从中职院校毕业并顺利就业;小黄则实现了人生飞跃,从技校考入大学,就读心仪的空乘专业。
延伸履职推动源头治理
    小方、小黄的案件暴露出的中职院校学生涉“两卡”犯罪突出、家庭教育缺失等深层次问题,引起临颍县检察院高度警觉。2024年12月,该院将个案办理向前端预防和类案治理延伸:对辖区中职院校学生违法犯罪情况开展调研,形成报告呈报县委、县政府,并通报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推动建立“中职院校学生犯罪预防与治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填补管理盲区;深化法治宣传,联合相关部门常态化开展反诈骗宣讲,覆盖学生近2万人次;强化家庭指导,与县妇联深度合作,挂牌成立“静护花开·‘家’倍关爱”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室,构建信息共享、评估、指导、回访闭环链条,实现司法保护与家庭、学校、政府、网络、社会保护深度融合。
    如今,“三封信”帮教机制以其显著成效在漯河全市检察机关推广,成为精准矫治迷途少年、传递司法温度的有效路径,为织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安全网贡献了检察智慧。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