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7-10 第09版:法治现场
| 大 | | 中 | | 小 |
|
|
善意执行巧解心结 |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杨占伟通讯员吴宣萱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527 |
|
|
|
本报信阳讯(河南法治报记者杨占伟通讯员吴宣萱)“法院既维护了我的权益,又让我们解开了心结。”7月8日,光山县法院成功执结一起因离职引发的劳务合同纠纷案件,被执行人当场履行了全部付款义务,为这场持续数月的纠纷画上圆满句号。 张某(化名)于2022年入职某公司,2023年、2024年双方均签订有劳务合同,明确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其中,2024年双方所签合同的有效期为2024年3月1日至2025年3月1日。2025年2月,某公司因业务调整聘请了新的工作人员,并通知张某办理工作交接。张某对某公司的补偿方案存在异议,故向光山县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经审理,判决某公司支付张某未结清工资及承诺的补贴款项,同时驳回了张某诉讼请求中超出法定标准的部分。 判决生效后,某公司未按时履行付款义务,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执行法官全面查阅卷宗、了解案情, 并与双方详细沟通,发现双方的矛盾焦点在于离职时沟通不畅引发的误解。 “我们不是不愿意给钱,就是觉得这口气不顺。”某公司负责人一句话道出了症结所在。执行法官抓住这一关键,组织双方面对面沟通,耐心疏导,帮助双方消除误会、化解对立情绪,同时阐明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最终,某公司负责人认识到问题所在,当场将全部款项支付给张某,案件得以执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