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7-10 第06版:法治关注
| 大 | | 中 | | 小 |
|
|
白事攀比是陋习追思会上树新风 |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刘俊华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062 |
|
|
|
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 近年来,孟州市会昌街道许村深入开展乡村殡葬移风易俗工作,发挥由党员、干部、乡贤等人员组成的村老年协会等民间自治组织作用,使得该村白事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得到根本性遏制,村民负担明显减轻,推动乡风民情更加文明淳朴,助力乡村振兴。 2019年,在许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支持和帮助下,许村老年协会制定完善了协会章程,聘请退休干部徐顶柱担任会长,又聘请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党员、干部、乡贤共8人到协会各司其职。村老年协会下设红白理事会,把村民小组组长吸收为红白理事会成员。 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许村老年协会组建了一支国学宣讲小分队,分批次对全村群众进行传统文化课程讲授。他们还集资修建了村史馆,收集从古至今发生在许村的孝贤人物和故事,制成图文展板,大力弘扬。老年协会的“九老”还登门入户,逐家征求意见,几易其稿,制定了新的村规民约,颁布实施。 2020年10月,许村正式推出由村干部出面召开追思会形式取代过往村民办理白事的繁文缛节、陈规陋习。追思会的内容包括:家有丧事者,由村干部出面在丧礼上宣读悼词,由村委会统一给死者到场的至亲好友发放黑袖箍;恢复葬礼慎终追远的本质,禁止打闹嬉戏、设宴饮酒,禁止绑纸扎、唱大戏;为了不折腾活人,废止了“出纸”等陋习,改为在村民微信群里统一发布讣告。 70岁的宫姓老人去世后,村里人议论他生前不孝顺老人,让子女们在村里抬不起头。村干部经过走访调查认为,不是他生前不孝顺,是他常年行动不便,在看望照顾老人方面心有余力不足,其实他对父母还是非常牵挂的。同时,他在年轻的时候,作为村里的农业技术员,为许村和周边村的棉花种植生产作过贡献。于是,经许村“两委”干部研究决定,在悼词中对其进行了公正、客观、正面的评价。 葬礼上,当村干部宣读完宫姓老人的悼词后,老人的子女们长跪不起、痛哭失声,感谢村里对老人生平的认可和赞扬。 丧事简办并不是许村殡葬移风易俗工作的终点,他们把更多的关注放在了对村里老人的生前“厚养”上。 村“两委”与村老年协会结合,经常走街串巷、登门入户,询问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对于表现好的,在村广播上公开点名给予表扬。发现谁家老人吃的、穿的、用的、铺的、盖的不如家里子女的,会在村广播上不点名批评,曝光不孝事实。随后,党员干部深入这些家庭,耐心做工作,让子女们修正行为、改善老人生活条件。 2023年,许村先后荣获孟州市“文明村镇”、会昌街道办事处“移风易俗先进村”等称号。目前,孟州市组织11个乡镇(街道)的宣传委员到许村学习丧事简办的做法,组织全市50余个村到许村学习追思会做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