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7-08
2025-07-08 第06版:法治综合 大 |  中 |  小 
高效能治理在基层系列报道

三“小”神器解锁“幸福密码”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宁晓波 通讯员张娟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369
    在中原大地的街巷阡陌间,郑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绿东村派出所创新打造“小板凳议事厅”“小喇叭广播站”“便民服务小背包”三大特色载体,将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实践。这些看似朴素的工具,已成为民警倾听民意的传声筒、守护平安的预警器、服务群众的百宝箱。通过小载体撬动大服务、以微创新推动大治理,该所用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举措,架起警民连心桥,在创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征程中,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小板凳架起连心桥,矛盾化解有温度
    一张小板凳,承载着倾听民意的耐心,搭建起警民沟通的桥梁。化解矛盾纠纷不仅需要法理判断,更需情感共鸣。该所民警带着小板凳深入社区广场、居民院落,与群众围坐一起,倾听家常事、了解烦心事、解决揪心事。
    在某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因停车位规划问题,居民与施工方矛盾频发。民警搬来小板凳,多次组织居民代表、社区工作人员、施工方负责人协商。在轻松的氛围中,各方坦诚交流诉求。民警耐心梳理矛盾焦点,从法律、情理等角度分析利弊,最终促成兼顾多方利益的解决方案,不仅化解了矛盾,也保障了改造工程的顺利推进。
    今年以来,通过“小板凳议事会”,该所累计开展协商议事活动80余场,成功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物业纠纷等120余起,做到“小事不出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就地化解”,让居民感受到满满的温情与关怀。
小喇叭传递平安音,防范宣传有力度
  “陌生链接不要点,个人信息保护好……”每天清晨,绿东村辖区内总能听见清脆响亮的小喇叭声。这是该所开展安全防范宣传的独特方式。民警们手持小喇叭,穿梭在大街小巷、市场商铺、学校企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反诈知识、防火防盗技巧、交通安全法规等传递到居民耳边。
    针对辖区老年人易受骗的特点,民警专门录制了方言版反诈音频,通过小喇叭在老年活动中心、菜市场等场所循环播放,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现场讲解。今年以来,辖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40%,小喇叭成为居民心中的安全预警器。
    此外,小喇叭还用于政策法规宣传、寻人寻物启事发布等,民警将信息有效传递至辖区每个角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升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小背包承载为民情,服务群众有速度
    一个装满服务资料和便民工具的小背包,是该所民警的日常标配。背包里既有户籍事宜办理指南、反诈宣传手册等资料,也有印泥、老花镜、应急药品等实用物品。民警背着小背包走街串巷,随时随地提供贴心服务。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民警主动开展“背包上门办”服务。一次走访中,民警得知一位卧床老人的身份证丢失,无法办理医保事宜,次日便带着小背包上门采集老人信息、办理证件。老人家属感动地说:“你们这服务太贴心了,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
    小背包不仅装着服务,更承载着责任。民警在走访中,用背包里的笔记本详细记录群众诉求,建立台账,及时协调解决。今年以来,通过小背包服务,该所民警累计为群众办理实事200余件,收集意见建议150余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30余个,真正做到“民有所呼,警有所应”。
    小板凳、小喇叭、小背包,三样寻常物件,却凝聚着该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坚定决心和为民初心。该所将继续依托这三个载体,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让警民关系更紧密,让社区更平安和谐,奋力书写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的精彩答卷。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