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7-04
2025-07-04 第05版:特别报道 大 |  中 |  小 

“枫桥枫桥”新韵黄河畔新韵黄河畔

——范县法院张庄法庭以和合之道奏响治理强音纪实—范县法院张庄法庭以和合之道奏响治理强音纪实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贾鹏虎 通讯员申才勇张宁/文图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3572
    
    农忙时节,法官在田间地头开展巡回审判,既方便了当事人,也起到了普法宣传作用。
    九曲黄河,浩浩汤汤,在范县这片古老土地上奔流不息。它不止滋养了这片沃土,更积淀了孝感动天、芦衣顺母等深植人心的家风精魂。当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种子撒入这片厚德之地,范县法院张庄法庭便以“如我在诉”的赤诚与和合文化的千年智慧,把“案结事了人和”落实到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积极探索并实践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基层高效能治理新路径。2023年9月至今,张庄法庭受理民事案件794件,结案747件,调解率高达50.8%,上诉率低至0.8%;今年上半年,调解率攀升至55.1%,上诉率仅0.5%,无一发改案件,审判质效稳居全省领先位次。
1根植厚土:红色基因与家风流芳铸魂
    政治引领是法庭工作的生命线。张庄法庭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做到以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审判。该法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挖掘范县作为革命老区的红色底蕴,组织干警定期参观本地红色纪念馆,将革命先辈的群众工作方法与当代司法实践相结合。
    同时,该法庭巧妙激活当地丰厚的家风家训与红色文化资源,倾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家风家训主题文化”法庭。在走廊、调解室、会议室精心设置了范县历代先贤的家训格言、孝廉故事以及本地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的先进事迹展板,营造出浓厚的崇德尚法氛围。在这里,古老的孝亲、人和智慧与坚定的红色信仰交相辉映,成为融合党建与业务的天然桥梁。
    通过精心组织“扬红色家风、促社会和谐”法治宣传及系列联合主题党日活动,该法庭干警的党性修养与司法为民的宗旨意识在潜移默化的文化浸润中日益坚定,筑牢了拒腐防变的思想根基。该法庭工作作风与纪律之基被反复夯实,形成了比学赶超争办“铁案”、热情服务群众的好风气,干警无一违法违纪情况发生。
2治于萌芽:“乡+村+网格”织就前端化解天网
  “申庭长,调解委员会接手一起因宅基地纠纷引发的打架案。宅基地问题基本理清,但医疗费等赔偿金额双方各执己见,具体赔付标准如何,法庭能给我们指导下吗?我们好开展调解工作。”范县颜村铺乡人民调解员黄守峰急切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
    张庄法庭庭长申才勇耐心询问纠纷细节、派出所处理结果、双方医疗花费,还通过微信视频“面对面”向当事人解释关键法律问题,最终促使双方成功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场履行完毕。一起可能升级为诉讼的纠纷在萌芽状态被有效化解。
    该法庭始终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的工作理念。在镇党委、镇政府的主导下,构建了“乡+村+网格”三级矛盾预防化解体系,形成“网格排查预警、村委会调委会集中化解、法庭前端指导调解的分层递进前端治理路径”。2024年以来,指导调解120余次,组织网格员、调解员培训23场,印发农村多发纠纷案例手册2000余册,全面提升基层调解力量的法律素养与实战能力,真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3 多元共治:“1+5+N”做实联动调解
  “联动调解,就是把各方优势力量发挥到极致,虽然需要巧办法,但更多的是需要耐心和坚持,在差异中寻求和谐,于对立中促成统一。”在成功联动处理一起宅基地纠纷后,张庄镇平安办主任李东亮感叹道。
    孔某存与孔某胜系兄弟,两家宅基地相邻,中间有一胡同方便两家人出行。后两家发生矛盾,孔某胜称胡同在其老宅范围内,就把胡同封堵,导致孔某存及其家人无法出行。孔某存于今年4月向法院提起诉讼。
    在双方均没有宅基地相关证明的情况下,简单裁判可能会激化矛盾。为此,张庄法庭第一时间向当地镇党委汇报,并委托镇政府调解。在镇党委的领导下,镇平安办牵头,辖区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等力量联合成立矛调专班,多次实地勘查测量争议地块,并组织矛盾双方展开多轮调解,协商解决方案。
    经过近一个月十余轮的“背对背”沟通、面对面协商,调解人员找到了兼顾法理、情理、现实的平衡点,孔某胜主动让出胡同,孔某存给予合理补偿,双方签署了和解协议。有村民说,孔家胡同的事是“六尺巷”佳话的传承和赓续。
    多元联动调解不是案件调解任务的简单分配,而是在党委、政府的主导下,多方力量紧密配合、高效协同。多元联动调解能够充分发挥各方优势,织密多元共治的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网格。张庄法庭高度重视多元联动调解,创新构建了“1+5+N”的多元联动调解机制(“1”即法庭,
“5”为平安办、派出所、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村委会,“N”为其他职能部门机构),推行“三推三定”措施,即将案件推送到村委会了解矛盾基本情况、推送到平安办分析共研风险隐患、推送到网格做好稳控跟踪,定多元联动调解组织、定多元联动调解方案、定联动调解专员。通过“三推三定”措施,实现案案有联动、件件共化解,同时,针对一些复杂疑难案件,在多元联动调解中,各方始终保持铁杵磨针的韧劲,坚持再调一次、再试一把的决心,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促成和解的机会。正是这种“土”办法、“笨”办法,切实提升了案件调解实效。该法庭民事案件调解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一半以上的矛盾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一次性解决。
4匠心裁判:在千锤百炼中锻造“铁案”丰碑
  “一审裁判的职能定位是什么?判决如何真正做到明辨是非、消弭纷争?”一直是张庄法庭办案人员不断思考、苦苦求索的话题。
    在一起婚约财产纠纷中,彩礼数额、共同生活期间的消费、过错等方面的争议环环相扣。为拨开迷雾,该法庭3次开庭、5次现场调查,制作了8份详尽的询问笔录,抽丝剥茧锁定彩礼金额、共同生活时长等核心事实。因对返还数额有分歧,双方未能达成一致调解意见。作出判决后,法官并未止步,继续耐心向被告辛某释法明理。辛某最终心服口服,主动履行了判决义务。
    并非所有的案件都能找到平衡点、达成调解,判决既要经得起法律检验,也要经得起社会评价、获得当事人认同。
    该法庭始终秉持精研法理、准确定性、精判息诉的理念,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办好每一起案件。尤其在判后答疑与督促履行方面,该法庭将答疑解惑视为审判工作的自然延伸和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关键一步,对判决文书坚持做到说清事理、讲清法理,让当事人明白官司赢在哪里、输在何处,解开“法结”的同时更化解了心结,真正让当事人服判息诉。
    2023年9月以来,该法庭747件已结民事案件中仅6件上诉,服判息诉率99.2%,上诉案件均以维持原判或撤诉结案,真正锻造出经得起法律与人民检验的“铁案”。
5春风化雨:古训今承滋养和谐乡风
    张庄法庭深谙司法之力不仅在于解纷,更在于化人。为涵养文明乡风,该法庭从范水及黄河文化宝库中提炼夫妻和睦、邻里和谐、孝老爱亲、诚实信用等和合文化元素,系统打造家风家训文化品牌,让法治与德治在阡陌间同频共振。
    法官脱下法袍,与村中“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长辈)组成和合文化宣讲团。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学校、企业、街道、村落,甚至田间地头。晏子不弃老妻、查道吃枣留钱、闵子骞芦衣顺母……这些流淌着和合血液的故事,经由“五老”的深情讲述,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民心:一对因离婚引发诉讼的老人被晏子不弃老妻的故事深深触动,最终选择握手言和;一起拖欠木材款的纠纷里,被告受查道吃枣留钱的诚信古风感召,主动结清欠款;在农家院落的巡回审判现场,一起赡养费纠纷的当事人受闵子骞芦衣顺母感化,子孝母安……
    这些饱含和合文化精髓的家风家训故事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群众,引导群众崇德向善、遵法守礼,法庭受理案件增幅明显放缓。
    小案件,连的是大民生;小法庭,撬动的是大治理。张庄法庭将始终把根深扎在范县这片充满和合智慧的土地上,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弦,以民心民意为谱,在服务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的壮阔征程中,继续在母亲河畔谱写安定和谐的新时代乐章——那旋律,是千年家风的悠远回响,更是司法为民的赤诚心跳,在黄河不息的涛声里,声声入耳,句句关情。
记者手记
    黄河奔流,不舍昼夜,见证着这片厚德之地的深沉积淀与蓬勃新生。在张庄法庭,我触摸到的,远不止是冰冷的案卷和精准的数据,更是一种深植于乡土、勃发于实践的治理智慧。我深刻感受到:法治的温度,在于俯身倾听民意的姿态;治理的效能,源于文化根脉与制度创新的交融。
    他们以和合为魂,将千年家风的温情融入现代司法的筋骨;以“枫桥”为径,在党委统领下织密多元共治的网络。在这里,案结事了不是终点,人和才是永恒追求;高效能治理,不仅体现于高调解率、低上诉率这些数字,更镌刻在握手言和后的笑容里、主动履行的承诺中、被孝道故事唤醒的泪水里。
    小法庭何以撬动大治理?答案或许就在母亲河的涛声里——那是对土地的深情、对民心的敬畏,将法治的刚性与德治的柔性,如黄河水与黄土地般,交融共生,最终在广袤乡村浇灌出安定和谐的参天大树。张庄法庭的实践,宛如一曲新时代的黄河谣,吟唱着司法为民的赤诚,更回响着基层善治的铿锵足音。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