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7-03
2025-07-03 第06版:新征程,我是主角系列报道 大 |  中 |  小 
我是警察

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贾鹏虎通讯员杨历燕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796
    在濮阳市华龙区波头集社区,提起郭所长,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她是群众口中的贴心人,是社区平安的守护者,更是警务改革的急先锋。濮阳市公安局华龙区分局人民路派出所所长郭爱玲,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用创新守护平安。
警察事故
    “郭所长不是在走访,就是在走访的路上。”这是同事对郭爱玲的评价。她坚持每天走街串巷、登门入户,把群众当亲人。2024年以来,她累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168件,帮助9名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顺利入学,为236名群众提供援助。
    2024年1月,北京市民韦女士需加急办理户籍迁移事宜。时值暴雪天气,郭爱玲冒雪赶到派出所,迅速办妥手续,并安排警车护送韦女士赶乘高铁返回北京。事后,韦女士在感谢信中写道:“素昧平生,却让我感受到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真谛!”
    面对辖区老旧小区多、人口流动大、治理难的现状,郭爱玲整合多方力量,组建了一支由民警、辅警、民调员、网格员组成的“全能警务团队”,并创新成立“老党员基层调解服务队”和“巾帼社区中队”。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耐心的沟通,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40余起,让社区从“问题多”变为和谐家园。
    在校园安全领域,郭爱玲推出红蓝安防新模式:身着红蓝马甲的“护学队”成员成为学生上下学路上的“移动屏障”;反诈宣讲团成员走进学校课堂,普及反诈知识;家校警联勤机制筑起预防校园暴力的“防火墙”。这一模式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警务创新就跟进到哪里。”这是郭爱玲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面对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挑战,她带领团队研发“濮阳爱玲微警务”平台,将群众诉求从线下搬到“指尖”。平台运营后,累计化解矛盾纠纷500余起,收集意见建议436条,解决群众难题200余个,还通过线索举报抓获犯罪嫌疑人42人。
    2024年5月,一条举报线索牵出一起重大案件:某团伙组织卖淫。郭爱玲迅速行动,带队连续奋战,最终刑事拘留23人,成功解救19人,挽救了10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案件告破后,她并未止步,而是走进学校开展宣讲,呼吁全社会关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从警路上,郭爱玲始终坚守“群众事无小事”的信念。她用科技破解治理难题,用温情守护社区平安,用行动诠释“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正如居民张银阁所言:“有郭所长在,我们心里就踏实。”这份踏实,正是千万基层民警扎根一线、默默奉献的缩影,也是社会平安最坚实的底色。正是这样的坚守,郭爱玲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等30余项荣誉称号。
话对
    记者:当年,你是抱着什么样的初衷当社区民警的?
    郭爱玲:初衷就是“让街坊邻居能睡个安稳觉”。当年,我主动请缨到辖区治安最乱的波头集社区,当看到商户因盗窃频发而提心吊胆、邻里因矛盾不断而愁眉不展时,那份不安深深刺痛了我。前辈曾教导我:“警察的分量,是群众托起来的。”我决心用脚步丈量社区,用双手解决问题。从安装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到调解矛盾纠纷,再到搭建“微警务”平台,多年的坚守,变的是方法,不变的是初心,用这身“警察蓝”守护好“万家灯火”的安宁是我不变的使命。只要看到乡亲们脸上安心的笑容,一切付出都值得。这就是我当初作为社区民警最朴素的信念。
    记者:你所在的警务室是濮阳市公安局首批以民警名字命名的警务室,请您讲讲这背后的故事。
    郭爱玲:这既是荣誉更是责任。2021年,濮阳市公安局将波头集警务室以我的名字命名,源于群众的认可。但成绩不属于我个人,它承载着很多人的辛苦付出。警务室更名挂牌时,有群众送来一篮子土鸡蛋说:“闺女,警务室有你的名字,俺们放心!”这让我深深感受到: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唯有加倍努力,才对得起这份信任。
    记者:你在基层警务工作中创新推出“濮阳爱玲微警务”平台,实现了群众诉求“指尖直达”。搭建平台的灵感从何而来?
    郭爱玲:搭建平台的灵感源于我多年来在基层工作中对群众“急难愁盼”的深刻体悟。传统警务模式难以实时响应群众需求,而辖区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很高,我便想到借助科技力量,以公安为切口搭建群众与政府的桥梁。在平台推广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跨越老年人的数字鸿沟,如何打掉部门协同的壁垒。我们通过“线下手把手教学+子女教学代办”解决老年人操作难题,并主动对接街道、城管等单位建立问题联治机制,打破职能壁垒。目前,该平台注册超5000人,98.3%的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派出所整体警情下降22%,成为群众“离不开的掌上警务站”。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