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7-03 第06版:新征程,我是主角系列报道
| 大 | | 中 | | 小 |
|
|
将平安镌刻在群众心中 |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贾鹏虎通讯员杨历燕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812 |
|
|
|
在清丰县马庄桥镇,一到晚上便警灯闪烁,巡逻车停在夜市摊或小区门口,民警叮嘱群众:“出行注意安全,夏季注意防火……”这一声声问候,是清丰县公安局马庄桥派出所所长张鋆推行的“亮灯守护”行动内容之一。多年来,张鋆扎根基层,锐意创新,带领团队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警察事故 自2016年担任所长以来,张鋆始终将“防范为先”作为工作重心,提出“打击不如防范,多破案不如少发案”理念,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 为让有限警力发挥最大效能,张鋆创新推出“警网融合、区域融合、力量融合”机制。在“警网融合”中,他组建社区警务团队,整合民警、辅警、义警等650人,将警力下沉至村组一线,形成“派出所主防”的坚实防线。“区域融合”则打破派出所单打独斗的局限。马庄桥派出所与其他3个派出所联勤联动,设立综合指挥室,推动80%的警力常驻社区,实现“下社区”到“在社区”的转变。此外,张鋆整合890名平安志愿者、网格员等力量,组建融合联防队伍,开展矛盾调处、重点巡防工作。 基层治理的难点在于矛盾纠纷的化解。张鋆带领团队创新推出“1+1+N”调解模式,即“社区民警+调解队伍+专长调解员”的调解模式,总结出“耐心、恒心、暖心、安心”的“四心工作法”。 根据专长分类建库,65名调解员调解的案件涵盖家庭矛盾、经济纠纷等领域,确保“对症下药”。2024年,孙旧寨村村民任某因拆迁款分配问题与父亲产生矛盾,调解员释法说理,终使父子冰释前嫌;香树花城小区业主与物业工作人员因停车费问题争执不下,张鋆联合司法所、开发商相关人员多方协调,最终化解矛盾。近年来,该辖区矛盾化解率达98%,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 夜晚亮警灯,是张鋆给群众的承诺。他推行的“亮灯守护”行动,要求民警每晚亮警灯巡逻,尤其在凌晨时段,到加油站、夜市等重点区域逐一“打卡”。为精准防控,张鋆还首创“警情地图”,按红、橙、黄、蓝4色标注风险等级,指导巡逻警力有的放矢。长此以往,民警与群众成了熟人,巡逻点也成了信息收集点。2024年,辖区刑事发案同比下降31%。 张鋆带领团队成功创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公安部“一级派出所”、全省“执法示范单位”、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其个人获得2016年全市“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全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2018年全市“消防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全市“出彩濮阳好青年”“濮阳榜样最美警察”、2021年全市“人民满意的十佳公安民警”等荣誉称号。2016年、2021年,他还被濮阳市公安局记个人三等功,2024年被省公安厅记个人二等功。 “年年岁岁有尽头,但警察的使命永无止境。”张鋆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从调解纠纷到打击犯罪,从巡逻防控到救助群众,他将平安二字深深镌刻在群众心中。 话对 记者:“亮灯守护”行动让群众感受到“警察每晚都在身边”。作为所长,你如何激励团队保持这种“日复一日”的工作热情? 张鋆:作为公安民警,每天24小时随时待命,时刻准备接受任务,是我们每天的工作。“亮灯守护”行动开展以来,不仅拉近了民警和群众的距离,还使各“打卡点”变成了我们的情报收集点。当然,大家也有疲惫的时候,作为所长,我在坚持和大家一起巡逻的同时,坚持和民警一起参加体育锻炼,确保民警有充沛的体能应对工作的压力,并为大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让大家能够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记者:在你看来,基层民警调解纠纷最关键的“破局点”是什么? 张鋆:在调解纠纷的过程中,面对的大多是情绪激烈的矛盾双方。这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稳定矛盾双方的情绪,所以就需要我们耐心地当好倾听者,先从了解矛盾双方的积怨和诉求入手,一步一步地让他们敞开心扉,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而不是一见面就剑拔弩张、恶语相向。毕竟,只有他们愿意说了,我们才能找准矛盾的关键点和破局点,也才能更好地向他们释法说理。 记者:马庄桥派出所被评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你认为最关键的是什么? 张鋆:派出所工作没有那么多惊心动魄,更多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温情,是一点一滴的关爱,是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不断提升。我们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将辖区13个行政村、两个社区、8136户全部走访完毕,真正做到了入村入户见人,并详细了解群众家庭情况及存在问题。 我认为,只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立足“派出所主防”工作理念,做实基层基础工作,为辖区安宁、群众幸福保驾护航,才能用忠诚与奉献书写新时代公安答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