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7-03 第05版:法治关注
| 大 | | 中 | | 小 |
|
高效能治理在基层高效能治理在基层系列报道 |
构建主防三大体系助推基层高效能治理 |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孙梦飞 通讯员冉东波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551 |
|
|
|
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的综合性战斗实体,是维护辖区稳定、守护一方平安、服务人民群众、推进基层治理的“桥头堡”。 近年来,郑州市公安局管城分局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深入贯彻落实“派出所主防”理念,构建完善主防三大体系(组织体系、防控体系、共治体系),切实盘活警力资源,全力打造主防新格局,催生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助推基层高效能治理。 1 重塑主防力量优化组织体系 “中心指挥室呼叫,请报告现场情况。”“收到,情况一切正常。” 一屏观全区,一网联全域。作为管城分局4个中心派出所之一,紫荆山南路派出所设有中心指挥室,指挥室的可视化指挥平台上,辖区重点部位、场所的实时治安情况尽收眼底。 “中心指挥室是基层派出所的中枢大脑,承担警情调度、信息收集、风险研判等职责,为社区警务队的精准主防与案件办理队的高效打击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管城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管城分局持续深化“两队一室”改革,推动基层警务运行机制系统重塑、流程再造,促进基层警务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由被动型向主动型、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全量释放警务效能。 根据辖区实际,管城分局突出实战实效,建立4个中心派出所,抽调业务骨干成立4个中心指挥室,各自统筹指挥相邻3个派出所,实现科技赋能、指挥前置;创新设立中心社区警务室,推行“一联多”警务联勤模式,相互协作、互为补充,开展纠纷类警情处置、矛盾调处、反诈宣传等工作,有效弥补了警力不足等问题;科学调配主防力量,优化警格、网格结构,组织社区辅警兼任治安指导员驻守社区,确保“一村(格)一警”人员落实到位,切实做优做强基层警务。 2深化警网融合筑牢防控体系 今年4月,管城分局陇海东路第三社区警务室接到辖区一女子报警,称自己的丈夫过世后,其继子三番五次上门讨要房产,且经常在凌晨一两点敲门,矛盾逐步激化。 警务室依托警网融合工作机制,启动应急预案,社区民警联合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律师组成矛盾调解工作组及时介入。经过多次调解,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近年来,管城分局持续深化警网融合,推出实招硬招,做到了解社情民意、服务温暖百姓,将警务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每个角落。 管城分局各派出所民警辅警融入辖区一、二、三级网格及6900余个微网格,组建470余个警务团队,实现警格、网格无缝衔接、无死角覆盖;以警调联动为基础,创新组建“1+3+N”(民警,调解员、网格长、法律顾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调解团队,全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拓展“一村(格)一警”智能工作平台,创新运用“三色管理”模式,全时全域开展各类治安管理;推行无人机警务试点,形成叠加式、点穴式巡逻机制,着力构建全方位、全覆盖、全时空的平安防护网。 3推动全域协同打造共治体系 “从治安积极分子到义警,如今我又多了一个服务群众的名头。”管城分局辖区一体育器材店的经营者李先生说。他积极响应“招募令”,加入了管城分局组建的社会治安联防志愿者队伍。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近年来,管城分局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着力构建全域协同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群众安全意识和民警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管城分局以火车站商圈专属网格、北下街街道西昌社区、紫荆山南路街道十里铺社区“警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品牌为依托,推动警务室和党群服务中心联合办公,构建“党建+”邻里中心、“综治+”治理中心集成服务格局。 管城分局在为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就业群体提供权益维护等服务的同时,引导他们加入志愿者队伍、发挥独特优势,打造公安“移动哨兵”,为辖区平安建设再添新动能。 在此基础上,管城分局创新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反诈宣传、防盗讲座、警民恳谈等活动,着力将“社区警校”打造成民警宣传防范知识主阵地、警民共建“安全屋”,进一步提升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