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6-24 第11版:平安许昌
| 大 | | 中 | | 小 |
|
|
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
襄城县综治中心工作获群众好评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胡斌
通讯员张雅芳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412 |
|
|
|
近年来,襄城县综治中心(以下简称县综治中心)聚焦预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两大职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权责明晰、运转顺畅、方便群众,实现群众的诉求有人办、依法办。县综治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功能,实现了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整合部门凝心聚力 “老乡,咱县综治中心在哪儿啊?” “那边那个最醒目的牌子,就是了。” 在襄城县紫云大道上,县综治中心已成为当地群众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这里能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 在县综治中心的引导受理区,热情的窗口工作人员接待群众后,进行登记、分类和初步分流,通过统一登记系统整合信息,并根据问题类型精准对接后续处理流程;多元化解区则负责整合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诉讼、法律监督等模块,确保“最多跑一地”原则落地;指挥调度区,实现科技赋能、信息支撑,依托强大的“网络+网格”力量,对辖区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调度。 目前,襄城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平台“1+4+5+N”模式已逐渐完善。“1”为一个综治中心;“4”为统筹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力量;“5”即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信访等5部门派员常驻县综治中心;“N”即相关行业部门人员轮驻县综治中心,汇聚社会力量。 去年,县综治中心共处理各类矛盾纠纷1009件,办结率达95%,切实发挥了矛盾纠纷化解的终点站作用。 健全机制统筹协调 通过建立咨询引导、先行调解、分类流转、信访兜底、跟踪督办工作机制,县综治中心进一步规范了运营。 来访群众进入接待大厅后,县综治中心及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等5部门咨询引导员主动接待,了解群众诉求并进行登记,对不属于矛盾纠纷范围的信访事项转至信访接待中心处理。 县综治中心对群众反映问题进行登记后,将来访人引导至人民矛盾调解中心进行先行调解,并根据纠纷内容,召集相关行业部门和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人员进行多元调解。 对先行调解未能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由县综治中心转至乡镇综治中心再次进行化解。对于再次调解不成功的和来访人不愿调解的,由引导员根据问题分类,将来访人引导至仲裁、行政、诉讼、检察服务接待区域,相关人员依法进行受理、处理,县综治中心跟踪督办。 常驻单位依法未能处理的矛盾纠纷,信访接待中心将信访事项录入信访系统,按照省、市《整合信访业务流程的实施意见》转交责任单位进行办理。 在跟踪督办方面,人民调解部门对已达成调解的事项及时跟踪回访,确保调解协议执行到位;县综治中心对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的矛盾纠纷进行跟踪督办;信访部门对信访兜底的事项及时回访,追踪了解办理进度和化解意见落实情况,形成工作闭环。 科技赋能技术支撑 该县先后共投入了3000多万元,更新了视频设备,并与公安、城管、交通运输、教育等部门联动,共享视频资源,基本做到了“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为综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该县库庄镇政府与通信公司合作,村干部和平安守护志愿者等共同参与,实行“办一张电话卡送一路视频探头”方案,使该镇每个村的公共视频探头数量大幅增加。 “我们将加强对行业部门和调解力量的统筹和管理培训,同时,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的受理登记、转办流转、督促督办、案结事了等工作机制,切实将县综治中心打造成我县矛盾纠纷化解的‘终点站’,不断推进我县社会治安高效能综合治理水平。”襄城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静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