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5-22 第12版:社会与法
| 大 | | 中 | | 小 |
|
|
网络兼职赚外快?勿入“洗钱局”! |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何永刚通讯员郭金辉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279 |
|
|
|
本报平顶山讯(河南法治报记者何永刚通讯员郭金辉)5月19日,记者从汝州市检察院获悉,吕某甲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获刑一年,吕某乙因情节较轻、悔罪态度良好被判处缓刑。庭审结束时,吕某乙握着检察官的手哽咽:“以后再也不敢碰这网络兼职了。”这起涉黄金新型电诈犯罪案,经过检察官抽丝剥茧,案情脉络逐渐清晰。 索要金条验证 2024年6月,反诈中心的报警电话急促响起。被害人李某带着哭腔讲述:自己被抖音兼职广告吸引,下载指定App完成关注任务后,对方以账户异常需修复为由,诱使他向平台充值6万余元。当李某发现无法提现时,对方竟要求购买两根金条寄往浙江指定地址,称完成实物验证就能提现。李某按照要求寄出金条后,仍然无法提现。 警方顺着快递单号进行技术追踪,在浙江某小城锁定了取件人吕某乙。实施抓捕的那个清晨,当警方打开吕某乙的汽车后备厢,数十件金器、6部写满陌生号码的手机整齐排列。随后警方通过手机号码又查找到未被及时取走的多个快递,扣押金条、金饰等共20余件。 “这些都是表哥吕某甲让我取的。”面对审讯,吕某乙很快交代出上线。侦查人员通过侦查发现,这些黄金被卖给当地金店后,款项被汇入吕某甲账户,最终通过虚拟货币平台兑换成U币流向境外。短短一个月,两人通过这种方式转移资金77万余元,获利6万多元。新型犯罪涉及黄金价值44万余元 案件被移送检察机关后,承办检察官钱小锋翻开卷宗时皱起了眉头。不同于传统电诈“直接转账”的模式,这起案件呈现出“购买黄金+快递流转+虚拟货币结算”的新型犯罪链条。为了理清脉络,她带领团队人员连续一周泡在卷宗中,在数量惊人的交易记录、快递信息和手机通话记录中抽丝剥茧。 “他们利用黄金易变现、快递难追踪、虚拟货币匿名性强的特点,构建了完整的洗钱闭环。”钱小锋在案情分析会上展示证据链:吕某甲通过境外聊天软件接收指令,创建“飞机”群招募“快递员”,利用虚拟货币平台实现资金跨境转移。更令人震惊的是,国家反诈平台显示,与该收件地址关联的电信诈骗案竟多达8起,涉及黄金价值44万余元。 定性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案件定性成为关键难题。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还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钱小锋带领团队反复研讨,从法条到法理逐一剖析,最终认定:当被害人寄出黄金时,上游犯罪已经既遂;而吕家兄弟明知是犯罪所得,仍通过复杂手段帮助转移,符合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构成要件。 在看守所被提审时,吕某乙反复念叨:“就想多挣点钱,没有想到这么严重。”钱小锋多次释法说理,详细解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主动退赃不仅能减轻处罚,还能给被害人一个交代。”在法律威慑与司法温情的双重作用下,吕某甲、吕某乙主动退缴全部违法所得,还多方筹措资金,退赔了李某部分损失,并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 编后:切勿沦为电诈犯罪团伙的帮凶 从虚拟网络到现实快递,从黄金交易到数字货币,这场不见硝烟的攻防战仍在继续。切勿为了犯罪分子许诺的高额报酬,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沦为电诈犯罪团伙的帮凶,最终成为“替罪羔羊”。可以肯定的是,在检察机关的不懈努力下,任何试图突破法律底线的犯罪行为,终将在法治的阳光下无所遁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