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5-20 第16版:法治聚焦
| 大 | | 中 | | 小 |
|
病愈出院、跳大神消灾也办酒…… |
农村滥办酒席何时休? |
|
|
作者: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670 |
|
|
|
“兹定于2025年5月2日为爱女举办满月喜宴”“喜迁新居,特设薄宴”……五一假期前后,在西部某地农村地区,村民收到不少酒席邀请函。 滥办酒席高峰期,老母猪下崽要办酒,房子装修要办酒,买辆车要办酒,病愈出院要办酒,甚至跳大神也办“消灾酒”……实在找不到理由,就说“为答谢亲朋好友对我家的关心厚爱,特在××地方略备薄酒一杯”。 记者采访发现,部分地方农村滥办酒席之风屡禁不止,不少群众为了人情往来背上沉重经济负担。 滥办酒席风缘何屡禁不止? “最多的一天,我要参加11场酒席,跑不过来就微信转账,当天送了4000多元红包。”西部某县一村民说,从去年腊月到今年元宵节,他几乎天天有酒席邀约,礼金送出去3万元。 在另一个西部村庄,全村800多户,约4000人,村民反映,当地一年到头都有人办酒,除了少部分是红白事外,其余都是以“满月酒”“剃头酒”等名义操办。 “无事酒”名目不断翻新,礼金标准也在不断攀升。“50元拿不出手,至少都是100元。”西部某县一名老年村民和老伴都是残疾人,孙子刚出生,家庭负担重,但送的礼金不少,一年送出去上万元。 “滥办酒席之风又严重了……我们老百姓挣点钱每年光是吃酒席就占了大头。”近期,在“问政四川”平台上,一名自称是宜宾市某县的村民反映。为了吃席送礼,一些家庭比较困难或资金暂时周转不开的村民不惜卖粮卖牲畜,甚至借钱、刷花呗、贷款。 一些干部和群众认为,滥办“无事酒”,有的是为了比阔斗富,满足个人虚荣心;有的是为了敛财,将以往送出去的人情收回来。“办酒成本低、收益高,随便找个理由摆几桌,就能捞个几千上万元”。 此外,个别外出经商的成功人士回乡摆婚丧酒席,大操大办“撑面子”,也会进一步加剧当地群众的攀比心理。 “滥办酒席是乡土社会人情泛滥的表现。邻里联络感情是好事,但有的人情往来发展到后来异化成办酒敛财,不办的人会认为自己吃亏。”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梅志罡说。 “农村是熟人社会,人际关系很重要,不然下次自己家真有什么事,别人也不来帮忙。”有村民说。 专家认为,目前一些地方对村干部管理较弱,基层党员、干部带头违规操办酒席,削弱了移风易俗政策的公信力,带坏了社会风气。 随着多地开展专项治理,记者发现,一些地方办“无事酒”日益隐蔽化。比如,有的村民到城镇、外县或外市办酒,形成了监管盲区;有的偷着分几次办,声称是朋友聚会,还出现了只收礼金不办酒席的“影子酒席”。 公职人员要率先垂范建立健全村规民约 近年来,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有关部门多次出台文件,对农村地区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和安排。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整治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完善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 一些地方也纷纷出台措施。贵州省湄潭县将村里有威望的党员、村干部、乡贤等组成红白理事会,对酒席规模、车辆数量、礼金数额等进行约定,并整合县、乡、村力量,将餐饮场所负责人、殡仪馆相关人员等全部纳入治理主体,滥办酒席等现象明显减少。 “村民办红白事宴席,首先要来村委会申报、签承诺书,送亲、送葬车车牌号全部登记,办事当天干部会前往现场监督。事前打招呼、事中监管、事后评定,这种方式很有效。”湄潭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徐时健说。 贵州省黔东南州等地探索利用闲置学校、家祠、集体仓库等闲置场所建设“合约食堂”,明确承办宴席种类、标准、规模、申报流程等,规定只承办婚丧嫁娶宴席,拒办其他名义的酒席,有效遏制了攀比浪费等不良风气。 专家建议,党员干部及国家公职人员必须率先垂范,管好自己的家人和亲属;进一步畅通举报渠道,定期通报党员干部违规操办酒席典型案例。 受访干部群众认为,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形式。例如,可利用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平台,制作易于理解的地方情景剧。同时,强化正面激励,如建立乡风文明积分等机制,对移风易俗工作做得好的村,优先安排基建项目等。 “要建立健全村规民约,从转变民风入手,加强引导,移风易俗。”梅志罡建议,由红白理事会等群众性组织抓执行,通过疏堵结合方式,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减轻农村沉重的人情负担。 (据新华社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