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5-20
2025-05-20 第12版:平安商丘 大 |  中 |  小 
高效能治理在基层系列报道

织密基层矛盾化解“一张网”

作者:□祁飞孙赛威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084
    在永城市演集街道,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勾勒出一幅“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生动图景。近年来,该街道深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推行“三员两查一访”工作法、打造沉浸式调解阵地、构建多元共治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一线和百姓身边,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探索“演集经验”。
    “三员联动”筑牢矛盾化解前沿阵地
    演集街道以“小事化解在网格、大事吸附在社区”为目标,构建起“宣传员”“服务员”“调解员”协同发力的立体化防控体系。百余名“宣传员”穿梭于街巷楼院,用通俗易懂的本土语言开展政策宣讲,从源头减少群众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矛盾;数十名“服务员”组成法律服务专班,为居民提供合同审查、纠纷化解等精准服务,成为群众身边的法律智囊;百余名“调解员”扎根网格,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第一时间介入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成为基层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一社区一特色”打造沉浸式调解场景
    在演集街道,矛盾调解阵地建设打破传统模式,融入百姓生活场景,形成“一社区一特色”的暖心服务网络。
    其中,在“老胡调解室”,调解员老胡以“望闻问切”工作法——观察当事人情绪变化、倾听诉求细节、询问矛盾根源、精准开出“调解良方”,在拉家常、聊心事中解开群众心结,成为备受群众信赖的“民间和事佬”;在陆楼村“陆园茶社”,调解委员会创新“以茶为媒”工作法,邀请当事人围坐茶桌,在品茶过程中缓和对立情绪,以“分茶均匀”喻公平正义,以“茶水交融”讲包容互让,让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调解巧妙结合,促使不少邻里纠纷在茶香中迎刃而解;“议事亭”“解民忧”窗口则成为群众家门口的解忧站,位于时庄村的“议事亭”成为村民协商议事的露天平台,让土地纠纷、村务管理等问题通过“板凳会议”,得到公开讨论、民主决议。
    创新机制激活多元共治“一池春水”
    为破解基层治理碎片化难题,
演集街道着力构建“一站式受理、全链条解决”的矛盾化解枢纽,通过整合综治、司法所、信访等部门资源,打造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设立矛盾调处、法律援助、心理服务等功能区,实现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让各类矛盾在家门口一站式化解。
    如今的演集街道,“有矛盾找调解”已成为辖区群众共识,基层平安建设成效显著,该街道先后获评“河南省文明单位标兵”“河南省民主法治示范街道”等。从田间茶社的柔性调解到数字化平台的智慧治理,从单一力量到多元共治,演集街道的工作实践印证着,基层治理的核心在于以绣花功夫织密服务网,以为民初心筑牢平安线。当每一份诉求都能在“最近的距离”得到回应,每一起纠纷都能以“最暖的方式”妥善解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便是基层治理最动人的成果。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