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5-20 第11版:平安三门峡
| 大 | | 中 | | 小 |
|
|
“凉亭夜话”点亮基层法治之光 |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马建刚
通讯员席有峰陈国涛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196 |
|
|
|
豫西山乡夜幕降临,卢氏县木桐乡的干部群众陆续聚在一起聊天议事,解决群众难题。这个发源于木桐乡的“凉亭夜话”如今在全县推广。该模式以村民组为单位,定期召开群众会议,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以集体议事、政策宣讲、普法宣传等方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深受群众欢迎。自“凉亭夜话”开展以来,卢氏县司法局木桐司法所紧紧依托该模式,充分发挥普法宣传、人民调解、公共法律服务等司法行政职能,为基层法治建设注入司法力量。 普法宣传:点亮法律知识的明灯 夜幕降临,木桐司法所的小陈带着一沓宣传册来到了凉亭。村民陆陆续续围坐过来,有大爷大妈搬着凳子,还有几个中年人刚从地里忙活完,挽着裤脚就凑了过来。 小陈笑着开场:“乡亲们,今天咱聊聊和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儿——民法典。这民法典就是咱老百姓生活的‘百科全书’,从打咱呱呱坠地,到人生暮年,方方面面都能管上,实实在在关乎着咱们的切身利益。”说着,他翻开宣传册,讲起了一个案例。 村里的张大伯,前阵子在集市上看到一个卖保健品的摊位,人家说那保健品能治百病。张大伯心动了,花了好多积蓄买了一大堆,吃了没啥效果,准备去找商家理论,结果摊位早没影了。“大家说,张大伯这事儿该咋办?”小陈抛出问题。村民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认倒霉,有的说应该报警。小陈点点头,详细解释:“按照民法典,这种通过虚假宣传卖保健品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张大伯完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接着,小陈又讲了网络诈骗、邻里纠纷里涉及的法律知识。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提出问题,原本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在一个个故事里变得鲜活起来。 人民调解:解开村民心头的疙瘩 有段时间,村里的刘大爷和王大爷闹得不可开交。两家的地紧挨着,两人因地界划分问题吵了好几次,差点动手。司法所听说后,迅速组织有经验的调解员老张和老罗,决定将这个问题作为“凉亭夜话”的主题研究解决。 那天晚上,凉亭下的气氛有些凝重,刘大爷和王大爷各自坐在一边,谁也不搭理谁。老张先给大家递上烟,笑着说:“咱都是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有啥矛盾不能好好说呢?今天咱就把这事儿摊开了,一起解决。”老张拿出村里土地的原始规划图,耐心解释:“大家看,这图上标得清清楚楚,两家地的边界在这儿。前些年重新分地的时候,可能因一些误差,让两位大爷产生了误会。”接着,他又讲起了邻里和睦的重要性:“远亲不如近邻啊,为了这点地伤了和气,不值得。” 在老张和老罗的调解下,刘大爷和王大爷的脸色渐渐缓和。老张提议:“要不咱明天一起去地里,按照规划图重新立个界碑,以后还是好邻居,咋样?”两人对视一眼,默默点了点头。周围的村民们也纷纷鼓掌,一场矛盾就这样在“凉亭夜话”里化解了。 如今,木桐乡坚持每周开展“凉亭夜话”,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宣讲、一次次耐心细致的调解,让法治的种子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为乡村的和谐稳定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法治力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