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5-16
2025-05-16 第13版:法在身边 大 |  中 |  小 

在AI时代的档案法治建设思考

作者:□黄廷红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923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我们正逐步迈入一个生活、工作、学习等越来越智能化的时代,这对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档案,作为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其法律框架和管理方式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进行适时调整和优化,来主动适应AI时代的新要求。
    一、AI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挑战
    随着AI技术,尤其是大数据处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能力的显著提升,档案管理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首先,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会日益凸显。档案数据的收集、处理、存储和传输变得更加便捷,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隐私泄露和安全风险。现行档案法对数据隐私与安全的规定相对笼统,未能充分考虑到AI技术带来的高风险性,亟须进行细化和完善。
    其次,档案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面临挑战。AI技术的应用,如自动文本生成、图像识别等,虽然提高了档案处理的效率,但也使得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受到质疑。如何确保AI生成的档案内容准确无误,如何防止篡改和伪造,成为档案法必须解决的问题。再者,AI技术使得档案资源的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成为可能,但如何平衡档案的开放性与隐私保护,如何确保档案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是档案法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此外,档案工作自动化与智能化应用提升了档案工作的效率,相应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却没有跟进。如何在档案各项工作都高效的情况下保证准确性,如何提升全员利用AI赋能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如何对员工进行AI方面的教育,也是个问题。
    AI时代档案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对档案法的法律责任和监管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明确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如何加大档案监管力度,确保档案法的有效实施,是档案法修订的重要任务。
    二、档案法难以满足AI时代要求
    在制定档案法时,AI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不可能针对AI时代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规范,这必然导致现有的规范体系难以满足AI时代的新问题、新挑战。前面提到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就存在难以满足AI在数据收集、处理、存储和传输等方面需要的新情况,相关的保护措施也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在档案真实性与完整性保障方面,现行档案法缺乏针对AI生成档案内容的审核与验证机制,这使得AI生成的档案内容在真实性和完整性方面存在潜在风险。
    在档案可访问性与利用方式方面,现行档案法虽然鼓励档案的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困难。如何平衡档案的开放性与隐私保护,如何确保档案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在档案工作自动化与智能化规范方面,现行档案法缺乏针对档案工作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明确规范和引导,这导致档案工作在自动化和智能化进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指导和约束。
    现行档案法在法律责任和监管机制方面存在不足。如何明确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如何加大档案监管力度,确保档案法的有效实施,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三、修改档案法以应对AI时代的要求
    首先,加强数据隐私与安全保护。制定严格的数据保护原则和技术防护措施,明确数据收集、处理、存储和传输的具体要求。同时,加大对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的保护力度,确保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其次,保障档案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建立档案审核与验证机制及档案信用体系,对AI生成的档案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和验证。同时,制定明确的档案真实性判断标准和方法,确保档案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不受损害。
    再者,优化档案可访问性与利用方式。推动档案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明确新型档案的法律地位和利用方式。同时,平衡档案的开放性与隐私保护关系,在确保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同时,实现档案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此外,促进档案工作自动化与智能化。制定适用于档案工作的AI技术标准与规范,为档案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加强档案工作者对AI技术的学习,提高其技能水平,以更好地适应AI时代的发展需求。
    最后,完善法律责任与监管机制。明确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加大档案监管力度,确保档案法的有效实施。同时,建立健全档案监管体系,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法治化。
    AI时代的到来,为档案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抓住机遇,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档案法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加强数据隐私与安全保护、保障档案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优化档案可访问性与利用方式、促进档案工作自动化与智能化,以及完善法律责任与监管机制等措施,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更加适应AI时代的档案管理体系,为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人事处)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