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5-16
2025-05-16 第03版:新征程,我是主角系列报道 大 |  中 |  小 

带着温度去调解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何永刚通讯员陈梦博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801
    在叶县马庄乡特色品牌调解室红石榴明理堂内,人们总会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叶县司法局马庄司法所所长邵昆锋,他胸前别着的那枚锃亮的党员徽章,在红石榴造型的调解标识下显得格外醒目。
    多年来,邵昆锋以调解矛盾纠纷、维护辖区稳定、构建和谐社区、
保障人民安居为己任。因工作出色,他获评“叶县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被誉为“平顶山市金牌人民调解员”,被表彰为“全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
    他说:“调解工作就像绣花,既要针脚密实,又要心中有图,最重要的是带着温度去做。”
司法所长故事
  “老马、老石,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争这几棵树,值当吗?打官司费钱费神,邻里关系还闹僵了,多划不来。”在调解室里,邵昆锋语重心长地说。
    这一幕对话场景,是多年来邵昆锋奔波在群众之中从事矛盾调解工作的小小缩影。
    马庄乡马庄村的马某和石某因为宅基地的事,整整较了30年的劲。1990年村里建小学占了马某的地,就给他另划了一块宅基地,马某和石某成了前后院邻居。可后来两家为了地上几棵树的归属闹得不可开交,乡里、村里调解多次,官司都打过,愣是没解决。去年冬天,石某在自家地边垒了道围挡,这下矛盾更大了。
    面对两户村民因宅基地问题引发的长期矛盾,邵昆锋迅速行动,组织乡、村两级成立专项调解专班,制订详细化解方案,在直接协调遇到困难后,邀请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德高望重的乡贤共同参与调解,轮番上门,以拉家常、讲道理的方式,从不同角度为双方分析利弊。
    调解团队多措并举,以“三张牌”巧妙化解邻里土地纠纷。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们首先打出“法理牌”,将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逐条解析,用红头文件厘清土地权属;接着亮出“感情牌”,让双方回顾两家多年邻里情谊;最后摆明“政策牌”,严肃告知若纠纷升级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经济赔偿等法律后果,甚至影响子女今后的工作生活。50余场次的促膝长谈,让双方的态度逐渐缓和。
    与此同时,邵昆锋充分发挥主动性,采取“亲情疏导、法理结合”的工作方法,深入走访矛盾双方的亲友子女,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在他的努力下,石某的女儿不仅主动拆除了引发矛盾的围挡,还化身家庭调解员,用年轻人特有的沟通方式帮助母亲解开心结。她帮母亲一笔笔核算违建拆除的经济补偿,细数多年来邻里互助的温暖往事,对比诉讼可能带来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让母亲真正明白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最终,两家冰释前嫌。
    “调解工作就像绣花,既要针脚密实,又要心中有图,最重要的是带着温度去做。”邵昆锋总是用这句话教导刚踏上岗位的调解员们。
    在十年如一日的调解工作中,邵昆锋始终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句话。他在马庄乡大陈庄村创新打造特色调解室红石榴明理堂,矛盾调解成功率100%。2022年,大陈庄村被司法部、民政部共同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对话
    记者:您认为当前基层矛盾纠纷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邵昆锋:从我们司法所处理的案件来看,当前基层矛盾纠纷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类型多样化,传统的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矛盾占比约60%,新型纠纷如消费纠纷等逐年上升;二是诉求复杂化,当事人往往既讲利益又争面子;三是化解难度大,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往往涉及多个部门。
    记者:在调解工作中,您遇到的最具挑战性的案例是什么?是如何化解的?
    邵昆锋:用两年时间处理的一起历时30年的宅基地纠纷让我印象深刻。两家人为宅基地地面树木归属争执不下,发生矛盾冲突,村委会、乡政府工作人员和有威望的乡贤轮番上阵,经过50次上门调解,最终促成和解。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化解积怨要法、理、情并用。
    记者:在调解工作中,有什么创新做法?
    邵昆锋:采取“三调联动”工作方式,在前期工作取得实效的基础上,依托县、乡、村三级调委会,和党委、政府通力配合,实现了合作调处矛盾纠纷,改变了固有的单打独斗的工作模式;在遵循双方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本着公平、公正、自愿、平等的原则,以不违背法律法规为前提,采取“背靠背”调解、回避式调解、第三方调解等多种调解方式。
    记者:对未来工作有什么规划?
    邵昆锋:首先,着力培育基层“法律明白人”队伍,计划在每个村(社区)选拔培养熟悉当地情况、群众基础好的调解能手,通过定期培训、案例研讨、实战演练等方式提升他们的调解技能,打造一支扎根基层的调解生力军。其次,持续完善多元化解机制,加强多部门协同配合,积极引入律师、心理咨询师、行业专家等专业力量参与调解,构建多层次、专业化的矛盾化解体系。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