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5-14 第10版:省会政法
| 大 | | 中 | | 小 |
|
|
释法明理 化解纠纷 |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王晓磊宋梦杰通讯员李韶锋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460 |
|
|
|
本报讯(河南法治报记者王晓磊宋梦杰通讯员李韶锋)“苏老师,我就是想再来谢谢您。谢谢您把我的钱追回来,虽然不多,但都是我和老伴儿的养老钱。”5月12日上午9点,70多岁的于某来到巩义市法院,将一面锦旗送到了调解员苏聪霞的手中。 于某和张某本是合作伙伴,于某为张某供货,张某定时清款,两人本来合作得很好,但后来张某拖欠于某1500元货款,于某多次催要无果便将张某告到了法院。 苏聪霞接到案件后,第一时间和张某联系,但是张某不接电话、不回短信,各种渠道都联系不上。在得知于某和张某还是微信好友之后,苏聪霞便建了一个三人的小群,在群里和张某沟通,并多次打电话劝解张某。 “1500块钱也不多,你也不是还不起,早还早心净,于大叔都70多岁了, 挣点钱也不容易,要不明天早上你们俩来我这吧,咱见面谈谈。”在苏聪霞的劝说下,张某与于某一同来到法院面谈。三人碰面后,张某的态度缓和了不少。在苏聪霞的释法明理下,张某也意识到了不还钱的法律风险,当庭履行欠款。 该案从立案到结案,用时不到7天,既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彰显了司法为民的速度和温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