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5-14
2025-05-14 第09版:检察天地 大 |  中 |  小 

司法救助撑起“暖心伞”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吴倩 通讯员张墨涵于尧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991
    办理司法救助案件,是新密市检察院践行“为民司法”理念的生动注脚。近年来,新密市检察院检察官见证了一个破碎家庭在法治暖阳下的重生:从主动发现线索到多元救助帮扶,从经济救济到心理疏导,检察机关始终以“如我在诉”的情怀,将司法温度传递到群众心坎上。
    2020年的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击碎了崔老汉一家的平静生活。儿子因琐事被害,让这个原本依靠青壮年支撑的家庭瞬间陷入深渊。丧子之痛如刀割心,更让年迈的崔老汉夫妇直面生存的困境,
    2023年2月,一束希望之光穿透阴霾。新密市检察院检察官在摸排司法救助线索时,主动叩响了崔老汉的家门。通过检察官细致走访、多方核实,该院认为,崔老汉家庭因案导致生活困难符合司法救助条件,迅速启动司法救助绿色通道,为老人申请到司法救助资金5万元。
    司法救助绝非“一救了之”。2025年5月7日,检察干警再次踏上回访之路。见到熟悉的“检察蓝”,老人拉着干警的手絮絮诉说:“钱都用在治病和翻修屋顶上了,你们还挂念着我们,我真的太感谢你们了……”
    当公平正义化作屋檐下的一袋米、病榻前的一剂药,新密市检察院检察官更加懂得:法治的温度不仅在于正义的裁决,更在于困境中伸出的援手;司法的力量不单彰显于法庭之上,更流淌在田间地头的牵挂里。
  “一头连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司法关爱”,这句话是对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最生动的诠释。2023年以来,新密市检察院聚焦困难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刑事被害人,对涉重点人群的司法救助案件开通绿色通道,及时纳入程序,第一时间发放司法救助金;对行动不便、情况特殊的残疾人申请救助的案件,主动上门指导其填写申请材料,将司法救助金送到其手上;对严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重点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状态,并做好隐私保护,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实现检察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据统计,2023年以来,该院针对贫困户、残疾人、未成年人、军人军属等4类重点人群,共救助72人,先后发放34.7万元司法救助金,使一批经济确有困难的未成年少女、受害女性、老人、残疾人等案件当事人及时获得了救济。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据介绍,该院将持续进一步加强多方联动、多措并举,以法治力度和检察温度纾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把群众的“揪心事”变成检察机关的“暖心事”,用好、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常态长效开展检察司法救助工作,力争“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司法救助案件”。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