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5-14 第06版:最美枫景看河南
| 大 | | 中 | | 小 |
|
|
多方联动解纷既顾面子也护里子 |
|
|
作者:化名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140 |
|
|
|
本报讯“谢谢法官跑这么远来调解,让我们两家和好如初。”昨日,因交通事故和邻居发生争执的张磊(化名)在回忆起商丘市中级法院示范区综合审判庭法官的尽心调解时感激地说。这场跨越一年的纠纷,通过“法院+村委会+派出所+村民”多方联动,化解了邻里积怨,成为基层多元解纷的典型范例。 意外事故引发连环诉讼 2024年7月,商丘某村村民李芳(化名)驾驶电动车途经张磊家门口时,与突然跑出的张磊之子相撞,双方受伤就医。交警认定李芳承担主要责任,张磊之子承担次要责任。张磊夫妇诉至法院后,一审判决李芳赔偿损失。然而,张磊夫妇在村微信群发布判决书并发表不当言论,被李芳夫妇以侵犯名誉权再次起诉。一审判决张磊夫妇道歉10日,但其不服上诉至商丘市中级法院。 商丘市中级法院示范区综合审判庭承办法官发现,两起案件虽属不同法律关系,却因双方是20多年的乡亲,矛盾交织着面子与里子的双重纠葛。“简单判决容易,但两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心结不解,矛盾还会复发。”法官决定以调解为突破口,开启“调和之路”。 措辞争议致调解遇阻 首次调解中,双方就道歉方式达成初步共识,却因调解协议中两字的表述僵持不下。法官意识到,仅靠法律释明难以突破“面子关”,遂联动村委会、派出所,并邀请张磊的父亲及村内德高望重的老人参与调解,形成“多方会诊”格局。 4月18日,法官团队驱车抵达村委会。调解现场,李芳夫妇情绪激动:“400多人的群里发消息贬低我们,必须公开道歉!”张磊夫妇则辩称:“没指名道姓,就是发发牢骚。”法官及时介入:“你们发的消息一定程度上贬低了李芳的人格,给村里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是要承担侵权责任的。”村委会干部接过话茬:“乡里乡亲吵十年,不如和和气气过一天。”派出所民警以法律后果警示:“网络言论不当也可能违法。”七旬村民代表以亲身经历劝说:“我和老邻居当年吵架,现在还不是互相帮衬?” 背对背调解握手言和 调解团队采用背对背策略:法官向张磊夫妇分析民法典中名誉权侵权要件;村委会干部与李芳夫妇忆起两家过往互助情景;张磊父亲更是主动站出来:“孩子们年轻气盛,我替他们道歉,以后还是好乡亲!” 李芳夫妇深受触动表示,法官、村里长辈都在,他们也愿意退让一步,同意由张磊的父亲在微信群里代为道歉。张磊夫妇诚恳地说:“虽然碍于面子让父亲代为道歉,但是我们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以后一定谨言慎行。”当调解书签署时,阳光穿透窗户,映照着曾经的“对头”握手言和,甚至邀请法官留下吃饭:“以后村里有事,还得靠你们指点。” (祁飞刘莹莹宋佳潞) 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 该庭针对涉民生案件,构建“法官主导+基层力量参与”的调解机制,推动司法资源下沉,让更多像李芳、张磊这样的邻里纠纷在家门口得到实质性化解,成为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为乡村振兴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