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5-12 第08版:中原警声
| 大 | | 中 | | 小 |
|
穿针引线绣出社区治理新图景 |
无标题 |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张杰实习生门洋西/文图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616 |
|
|
|
潘志萍走访群众豫警名片 42岁的潘志萍是许昌市公安局示范区分局尚集派出所魏武警务室社区民警。多年来,她扎根社区,甩开膀子,蹚出路子,于群众所困所忧处“穿针”,悉心梳理千头万绪,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之“孔”;于警务治理中“引线”,将基层民警与群众力量紧密相连,在警民共建共治中下足“绣花功”。 2005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她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受个人嘉奖三次,并荣获“河南省成绩突出女民警”“河南省百名优秀社区民警”“许昌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四心四勤” 办好事解难事2100余件 担任社区民警以来,潘志萍先后在5个警务室任职。她将自己的时间、精力、感情倾注到辖区,尽心尽力守好自己的社区责任田。 作为辖区尚东小学的法治副校长,除了上好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外,潘志萍还长期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她在校园设置“悄悄话”信箱,让孩子们倾诉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烦心事,并认真回复每一封信件,成为辖区孩子们最信赖的“警察妈妈”。 围绕感情、家庭、邻里、债务等领域,潘志萍全面排查辖区矛盾纠纷,充分运用警法联调、警调对接等机制,实现多元化参与、全流程处置,实现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处置在萌芽状态。 在梳理辖区重复警情时,潘志萍发现,辖区有多起因亲子关系紧张而重复报警的事件。她联合相关部门,设置“智慧父母家长课堂”,邀请家庭教育指导师免费为家长授课。截至目前,有近300名学生家长听课。 今年春节期间,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可能引发感情纠纷的情况,她组建了一支婚恋纠纷巾帼调解队,并联系当地妇联干部、女法官、调解员到辖区开展普法宣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工作中,潘志萍做到每起警情必访、以访促防。她走遍了辖区的大街小巷,与群众交朋友,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总结出“细心、耐心、爱心、诚心”“腿勤、手勤、脑勤、嘴勤”的“四心四勤”工作法,做到了社区警务工作“一口清”“问不倒”。多年来,她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累计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2100余件;帮扶困难家庭120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1800余起,辖区未发生一起因矛盾纠纷激化引发的重大案事件,真正实现了辖区治安好、发案少、群众满意。 共建共治织密辖区安全防范一张网潘志萍负责的辖区商业网点多、 人流密度大、管理难度高。她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把底数清、情况明当成及格线,利用晚上开展入户走访,做好“一标三实”基础信息的采集工作,做到人来有登记、人走有注销;通过建立“五个一档”,紧盯辖区人、地、事、物、组织,全面掌握辖区人口基本情况,服务公安实战和社区管理工作。 针对辖区拆迁安置小区多、人员复杂等治安情况,潘志萍组建平安义务巡逻队,主动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带头到辖区易发案区域、人员聚集场所巡逻,并录制安全提醒小视频,每天在辖区“3+3”平安微信群推广安全知识,增强辖区居民的防范意识。她联合辖区多个志愿团队,常态化开展防骗、防盗等“五防”宣传活动和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将警民共建共治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收获了辖区居民和商户的好评。 郑许地铁开通后,进出站口附近每天停放着上百辆电动自行车,盗窃案件时有发生。潘志萍经过多方协调,克服种种困难,在进出站口加装公共视频装置,实现了视频全覆盖,盗窃案件大幅下降,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警务协作发挥人熟地熟优势 在日常工作中,潘志萍充分发挥对社区环境、人员结构熟悉的优势,积极为办案单位提供线索与帮助,协助办案单位侦破多起案件。2019年夏天,南阳警方找到潘志萍,希望她帮忙查找一起省公安厅挂牌督办的盗窃车内财物案件的嫌疑人。潘志萍凭借多年扎根基层练就的敏锐洞察力和对辖区人员情况的熟悉度,根据南阳警方提供的一段乡村小卖部门口的模糊视频,辨认出两名嫌疑人系辖区刑满释放人员。随后,她利用人熟地熟的优势,配合南阳警方,连夜将两名嫌疑人抓获。 多年来,潘志萍累计帮助省内外兄弟单位侦破案件260起,抓获嫌疑人员650人,以实际行动为跨区域警务协作贡献了坚实力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