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5-12
2025-05-12 第06版:平安新乡 大 |  中 |  小 
新乡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打通基层社会治理“中枢神经”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穆智明实习生卢一梦通讯员彭方翟甫张志辉/文图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2912
     获嘉县矛调中心调解一起矛盾纠纷案件,当事双方均表示满意。图为当事人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新乡市公安局红旗分局渠东派出所社区民警深入辖区走访,开展以“防范电信诈骗守护财产安全”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基层矛盾纠纷一头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头系着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万千小家庭的烦心事、揪心事能否得到及时回应和有效解决,牵动着社会大家庭的安定团结与长治久安。
    近年来,新乡市贯彻落实党中央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部署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四高四争先”,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抓手,从平台搭建整合、体制机制创新、信息数据赋能、服务优化升级等方面,为人民群众提供“说理的地方”,推进新乡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高质量发展牢牢夯实平安根基。
1    多元共治搭建“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
  “耗时两年的纠纷一直像块石头压在我心上,这下问题终于解决了。”
  “感谢你们尽心尽力、公平公正地办事,才让我们邻居间的矛盾得到解决!”
  “真的太谢谢你们了!加班加点帮我讨回赔偿款,让我的生活重回正轨。”
    ............
    家常话里听民意,这些带着烟火气的暖心话语,正是群众心声的生动回响。“进门时眉头紧锁,出门时高高兴兴,‘一站式’化解纠纷。”“有矛盾纠纷,找综治中心就够了……”这都是群众对综治中心的赞誉。
    如今,群众只需走进这一扇门,便能让各类矛盾纠纷找到出口,让办事维权找得到、问得到、看得懂。
    近年来,新乡市各级综治中心积极整合力量、集成多元手段、推进上下联动,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科学设置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等功能区域,统筹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打通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法律监督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访调、访诉之间的分流和无缝对接,形成“‘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工作模式。
    按照“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五有”原则,新乡市制定印发“即接即办、协调调度、分类处置、督办问责”四项机制。目前,全市15个县级综治中心基本完成规范化建设,投入实体化运行,乡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2多方联动强化“一站式”多元化解统筹力量
    新乡市各级综治中心坚持“应调尽调、能调尽调”理念,做好人民调解、做实行政调解、做强司法调解、做优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发挥村规民约、家风家教在矛盾纠纷调解中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访前,确保矛盾纠纷排得出、接得住、调得好,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与此同时,强化宣传引导。统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积极宣传综治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引导群众进一步转变解纷观念,不断增强对综治中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群众有困难来这里求助、有问题来这里反映、有矛盾来这里调解。
    此外,加强力量保障。拓宽调解员选聘渠道,积极吸纳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仲裁、心理服务等组织,实现“专职+兼职+专家+金牌”调解力量的聚合,挖掘本地热心公益、善于调解的“土专家”充实调解队伍,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形成“大调解”工作格局。
    红旗区综治中心通过部门派员或轮驻办公等方式,吸纳律师、仲裁、公证、心理咨询等社会资源,形成“专职调解员+特邀调解员+法官指导员+心理服务员”的综合调解力量,探索设立速裁法庭,打造“多元调解+速裁”模式,推动“接诉受理-精准分流-联调联动-诉讼断后”全流程、闭环式化解,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红旗区向阳街道综治中心立足“服务+治理”职能定位,整合10余个职能部门资源,打造“一站式”社会治理服务平台,探索创新“十户一网、七铺一岗”治理模式,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获嘉县综治中心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力量,坚持“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努力让群众“带着问题进门、解决问题出门”。
    获嘉县照镜镇综治中心聚焦“全科门诊”定位,设置工会劳动争议调解、政协“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等功能性办公室,创新实行“4321”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3共同缔造健全“一站式”多元化解综合机制
    新乡市人口众多、矛盾纠纷纷繁复杂,怎样利用多方合力,实现“1+N”的功效,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新乡市的答案是:坚持高位推进,深化共同缔造。建立综治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矛盾隐患,安排重点工作。建立“街巷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制定治安防控、矛盾调处等6类事件清单,形成“排查记录、规范上报、分类流转、逐级办理、结果反馈”的事件流转闭环。2024年以来,平台流转事件296万件,其中,横向流转事件7600余件。
    新乡市还建立日常指挥调度机制,市级通过综治平台每日对乡镇(街道)政法委员、村(社区)网格员进行随机调度,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对县(市、区)综治中心主任进行针对性调度,督促工作落实落细。建立“日分析、周研判”工作机制,统筹事件上报、协调处置、情况反馈等综治网格化信息平台各项业务工作,激发社会治理活力。
    除此之外,新乡市还依靠基层政法综治干部、信访干部、村(社区)干部、网格员等专业化队伍和平安志愿服务队等社会力量常态化开展家庭、婚姻、情感、邻里、劳动保障等各类风险隐患排查,确保做到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早处置。在队伍建设方面加强对基层队伍的培训教育,制订《综治中心业务培训计划》,在线上开展市级示范培训,涵盖全市县乡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和网格员5000人次;开展经常性答疑培训,录制讲解视频23个,下发各地学习,确保综治中心整合各方资源、人员无缝衔接,平台运行高效顺畅。
4科技赋能提升“一站式”多元化解信息化水平
    “科技赋能为基层治理插上智慧‘翅膀’,大屏上一幅幅‘云图’,通过不同色块滚动显示着每个网格正在发生的事,哪里有问题一目了然。”新乡市平安建设促进中心主任潘世峰向河南法治报记者介绍。
    大屏幕背后是矛盾纠纷化解的“最强大脑”,通过科技赋能,打通各部门之间数据“卡点”、协作“堵点”,才能真正实现融合,进一步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力。近年来,新乡市不断创新治理方式,形成一系列好方法、好点子,积极打造智慧管理平台,推动更多新兴技术、优势资源向基层流动,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红旗区建设“红旗区基层智治平台”,为网格治理装上“智慧大脑”。长垣市建设“智慧长垣综合指挥信息平台”,为基层社会治理加强“四治融合”提供智治支撑。
    新乡市还通过实地调研指导、观摩、下发提示函等方式,厘清入驻部门职责,加强部门业务衔接、协同联动,发挥综治中心的统筹协调、督办落实作用。对群众诉求的登记受理、依法流转、办理反馈情况全程跟踪、
及时督办,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有人办、依法办,高效处置110非警务矛盾纠纷事件。2024年,该市共接收警综平台推送矛盾纠纷事件676件,办结643件,就未结事项向属地及相关部门下发提示函,多管齐下,协调督办,确保案结事了。
    新乡市建成了上下贯通、左右互通的指挥联动体系,成为矛盾纠纷“集散地”、多元化解“桥头堡”、社会治理“晴雨表”,做到对矛盾纠纷及时感知、及时化解,实现从碎片化管理向全周期管理、从模糊治理向精准治理的深刻转变,推动社会治理手段、模式创新跃升,真正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