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5-12 第03版:重点阅读
| 大 | | 中 | | 小 |
|
|
母爱不该被辜负 |
法院通过执行调解让当事人重拾母女之情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李杰通讯员胡广鑫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240 |
|
|
|
编者按 母爱二字承载着世间最深沉的情感,亦牵动着政法干警的心。法律并非冰冷的条文,执法司法总是镌刻着对合法权益的维护和对幸福温情的守护。今天,我们特集纳一组政法干警的办案故事和感想,展现他们在庄严的执法司法工作中,如何为家庭、为成长护航,重塑亲情纽带,守护幸福生活。 本报鹤壁讯(河南法治报记者李杰通讯员胡广鑫)5月9日,孙某再次对浚县法院的温情执行表示感谢。在一起抚养权纠纷中,该院执行干警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开展调解工作,让孙某与女儿重拾母女之情…… 2023年,孙某与王某诉讼离婚,法院将两个女儿王甲、王乙分别判给父亲王某、母亲孙某抚养。由于王某拒绝孙某抚养女儿,判决后的两年,姐妹俩始终生活在父亲家中。无奈之下,孙某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干警经调查发现,两年过去了,王乙已褪去判决时的稚气,总是系着红领巾与姐姐牵手上学,爷爷奶奶平时照料两姐妹的日常起居。孙某表示,自己在外地上班,难以照顾孩子,接回王乙后也只能送到寄宿学校。母爱不应被辜负,但强制执行可能对孩子造成影响。执行干警经过反复考量,决定先让孙某与王乙见一面,再寻找合适的办法。 3月下旬,母女见面那天,午后的阳光格外温暖,窗外花红柳绿、草长莺飞。调解室里,孙某见到了几年未见的女儿,时间仿佛被按下快进键,曾经那个一到幼儿园就哭闹着要回家的小不点,已长成会背《静夜思》的小学生。 “叫妈妈呀。”爷爷轻推孩子后背,王乙却把脸埋进奶奶衣襟,轻轻啜泣。与孙某随行而来的朋友向王乙展示了孙某买的崭新连衣裙,并递上零食和水果。执行干警提醒孙某对孩子说说话,孙某心里是藏着千言万语,却不知怎么开口,只能掰着自己的手指,尴尬苦笑…… 太久的离别让原本最亲近的人变得陌生。调解持续了3个小时,在孙某的提议下,执行干警做通了孩子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以后孙某去看两个孩子,爷爷奶奶要积极配合,寒暑假孙某可以将姐妹俩接走一段时间。爷爷表示孙某就是家里的亲闺女,想去看孩子随时欢迎。 调解室里传出久违的笑声。执行干警指着王乙和爷爷相似的眉眼打趣,孙某大笑说:“难怪这么俊,随她爷爷呢!”孩子也活泼起来,开心地吃着零食,一家人其乐融融。 后来,执行干警多次进行回访,孙某称已经顺利探望了两个女儿,爷爷奶奶很配合。母女间也不复之前的生疏,孩子会跟她分享学校的趣事,孙某尝到了为人母的快乐。 结案时,执行干警感慨:对于抚养权纠纷,不能机械追求执行完毕,法律从不是割裂亲情的利刃,而是缝合伤口的针线,执行守护的不仅是胜诉权益和法律威严,也是孩子眼中完整的星空。 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 据该案执行干警介绍,这起案件折射出新时代家事执行的深刻变革,民法典中“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等规定,将儿童优先原则、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贯彻落实到抚养权的问题上,对儿童权益的保护和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正在通过无数司法实践浸润人心,正如那日调解室里不期而遇的春光,当刚性法律被注入司法温情,便化作照亮成长之路的绵绵春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