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5-07 第15版:法治故事
| 大 | | 中 | | 小 |
|
|
讨说法 |
|
|
作者: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926 |
|
|
|
□襄城县法院颍桥法庭员额法官孔令哲/讲述 河南法治报记者胡斌通讯员潘国庆/整理 那天,我走进法庭大门,看见院子里站着20多名农民工。他们穿着满是尘土的薄衫,像一排苍劲的老树扎根在泥土里,领头的那个人手里紧紧攥着一沓皱巴巴的纸。 “孔法官,您得给我们做主啊!”男人一开口,似乎积攒多日的情绪终于得到宣泄。他是老张,54岁,是襄城县某建筑工地的工人。身后那群人都是他的工友。 我接过那沓纸,欠条上的红手印像一个个未愈合的伤口。该案涉及农民工工资共计29.5万余元。 “马孟,带大伙先去审判庭休息一下。”我让书记员去倒上热茶,“我这就联系企业负责人。” 电话回铃音响了,我数着,心悬着,终于在回铃音响起的第十八声,一个沙哑的男声传来:“喂?” “是李总吗?我是颍桥法庭孔令哲。”电话那头传来此起彼伏的咳嗽声,“您公司被起诉拖欠工资的事,今天农民工代表已经到法庭了。” 电话那头,李某的解释夹杂着叹息。原来上游开发商拖欠工程款,李某的公司账户早已捉襟见肘。这虽不是恶意欠薪,但农民工的工钱不能等。 回到审判庭,农民工们的议论声不停,纷纷诉说各自生活的不易。 “大家伙听我说。”我提高声音,从公文包掏出一沓文件,文件里是法庭对该工程公司的资金往来及财务情况的调查记录,“他们是项目上资金回流不够及时,导致大家没有拿到工资。但是这也不是他们欠薪的理由。今天无论怎样,一定会给大家讨个说法。”审判庭渐渐安静下来。 随后,在工地的一间办公室,我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翻到第三十六条,对李某说:“李总,农民工的工资受法律特殊保护。就算开发商欠您钱,您也得先垫付工资。” 接下来的调解安排在周五上午,李某没来,其公司的代理人王律师到场参与调解。结合原告方的诉求、被告公司目前所处的困难,我知道一纸判决并不能实际解决问题。经过长达3个小时的反复调解,我们敲定方案:公司分四期支付工资,8月31日支付10%,10月31日前支付35%,11月3日前支付20%,12月31日前支付35%。我在调解书上加了一条:如未按期履行,原告有权申请对下余全部欠款的强制执行,且被告还应支付逾期违约金。 但我知道,这还不是终点。之后,我隔段时间都会给李某打一个电话,问其公司经营得怎么样了,能不能提前把工钱支付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