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5-06 第04版:新征程,我是主角系列报道
| 大 | | 中 | | 小 |
|
|
无标题 |
|
|
作者: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086 |
|
|
|
法官故事 按照速裁程序办理案件不能单纯求快,而要精准解开“民生结”。 “速裁案件讲究‘快、准、稳’,快是效率,准是关键,稳是底线。”梁海霞的语气里带着股较真儿的劲儿。在她看来,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尤其是那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案,背后都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大事。 这种精准思维,在梁海霞处理一起工程款纠纷案件时体现得淋漓尽致。原告起诉追讨欠款,被告却坚持扣除5名工人工资,双方僵持不下。“如果简单作出判决,工人还要再打一场官司要工资,费时费力。”梁海霞没有局限于卷宗里的证据材料,主动拨通了工人的电话。她逐个核实工作天数、工资标准,反复核算工程款明细,确保数字准确无误。调解时,她耐心劝导原告:“您看,一次性把工人的事儿解决了,既帮他们解了难,也省得您以后再被牵扯精力,这不是两全其美吗?”经过多次沟通调解,各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 这起工程款纠纷案件的妥善化解,正是梁海霞精准思维的生动注脚。她没有停留在卷宗表面的法律关系上,而是穿透矛盾纠纷表象,精准捕捉到案件背后涉及的问题,通过细致核查、分析利弊,圆满化解了这起矛盾纠纷。 在梁海霞眼中,调解不仅是门技术活,更是情感课。她总结出“三心工作法”:耐心倾听当事人的心声,细心捕捉矛盾的关键点,用慧心在法律框架内找到最优解。 在梁海霞办理的众多案件中,有一起婚恋纠纷让她记忆深刻。男方起诉女方返还借款,还另案起诉女方要求返还彩礼。看着当事人红着眼互相指责,梁海霞意识到:如果简单作出判决,可能会激化矛盾。于是,她主动联系审理彩礼纠纷案件的法官,决定两案并调。经过“背对背”调解、面对面沟通,当事人在调解书上签了字,并感谢法官的耐心调解。 在梁海霞的办公桌上,一本被翻得卷边的笔记本格外显眼。里面记着每起案件的送达时间、当事人联系方式、调解进度等,甚至连被告的性格特点都记录得清清楚楚。“这些不仅是工作记录,还是为民解忧清单。”她说。 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梁海霞整理出属于自己的一套工作技巧。她认为,法官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效率与质量,不能求速舍质,案件须经得住检验;调解与裁判,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避免久调不决;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运用法律智慧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为不断提高调解技能,她还自创“五步调解法”,即倾听诉求建信任、梳理争议找焦点、释法明理消误解、寻求共识定方案、巩固成果促履行。 梁海霞说:“调解就像解绳子,生拉硬扯只会越来越乱,只要找到绳结,轻轻一拽,矛盾纠纷就化解了。” 秉持着这样的工作理念与调解智慧,梁海霞始终步履不停。她坚信:每个案件背后都是一个等待被公平对待的人生,而她要做的,就是用速度让正义不迟到,用温度让法律有温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