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5-06 第03版:法治人物
| 大 | | 中 | | 小 |
|
|
用爱与法治浇灌希望的种子 |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卢氏县检察院检察官马玲玲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马建刚通讯员王飞雁翔王亚磊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2823 |
|  | | 马玲玲向群众宣传劳动者权益保护有关法律规定 李艺璇摄 |  | | 马玲玲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受访者供图) |
|
|
|
“祝贺你荣获全国表彰,欢迎我们的英模载誉归来!”4月29日,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段文龙在省检察院接见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卢氏县检察院检委会委员、第三检察部副主任、一级检察官马玲玲,并和她座谈交流。 “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更是全省检察人的荣誉。”马玲玲说。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马玲玲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是我省检察系统唯一受表彰人员。会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亲切接见检察系统受表彰人员,并同他们座谈交流。 站在表彰大会的舞台上,马玲玲胸前的“全国先进工作者”奖章熠熠生辉,她将来自深山的检察之光,带到了全国人民的视野之中。 A 初心如磐诠释法律温度 2004年,怀揣着“为人民司法,以公正立身”的坚定信念,马玲玲到卢氏县检察院任职。二十余载时光,她坚守初心,扎根基层,用行动诠释了法律的温度,用专业素养守护着司法的尊严。912件案件,每一件她都倾注心血,力求做到无一错漏、无一瑕疵。 无数个夜晚,卢氏县检察院办公室的灯光都亮到很晚,马玲玲在堆积如山的卷宗后忙碌。遇到复杂案件,她反复研读法条,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和同事们探讨案情时,她总是据理力争,只为找到最公正的方案。 2024年的一起案件,让马玲玲印象深刻。19岁的外地男孩通过网络结识了卢氏县的一名未成年女孩。陷入懵懂“爱情”的女孩,甚至产生了辍学的想法,不辞而别。学校老师心急如焚,拨通了马玲玲的电话。得知消息后,马玲玲立刻联系民警,一起找寻女孩的下落。 当时正值雨季,山间道路崎岖泥泞,车辆行驶艰难。马玲玲和同事、民警没有丝毫退缩,经过一路颠簸,终于找到了女孩。面对情绪激动的女孩和闪烁其词的男孩,马玲玲耐心安抚女孩情绪,从男孩含糊的话语中抽丝剥茧。在调查过程中,马玲玲不放过任何一个线索,哪怕是男孩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她都要反复核实。最终,该案证据确凿,男孩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看到女孩得到了保护,马玲玲松了一口气。她深知,自己守护的不只是法律的尊严,更是女孩的未来和无数个家庭的幸福。“每一起案件背后,都是一个人的人生,我必须对得起法律、对得起良心。”马玲玲坚定地说。 B耐心走访织就保护之网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马玲玲将这句话牢记于心。她用心用情做好司法办案的“后半篇文章”,积极推动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 在办理2023年的一起案件时,马玲玲敏锐地察觉到宾馆强制报告制度存在漏洞。这个漏洞就像一颗隐藏在暗处的雷,随时可能伤害到未成年人。为了堵住漏洞,她开启了漫长而艰辛的走访工作。 辖区地域广阔,宾馆位置分散。马玲玲一家一家走访,与宾馆负责人耐心沟通,讲解强制报告制度的重要性。有些负责人一开始不理解,甚至态度冷淡,但马玲玲从不气馁,一次不行就讲两次,两次不行就讲多次。她还积极与行业主管部门反复协调,争取支持。 经过不懈努力,卢氏县检察院针对相关问题制发了检察建议。2024年,卢氏县域宾馆未再发生因容留未成年人而引发的刑事案件。这份平安的背后,是马玲玲等检察官无数个日夜的付出,他们用责任为孩子们筑起了坚固防线。 除了完善制度,马玲玲还积极推动多部门联动,凝聚未成年人保护合力。她联合当地教体局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为孩子们带去生动有趣的法治课;和民政局合作,关爱困境儿童,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和心理关怀;与团委、妇联等组织携手,共同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 在马玲玲等人的努力下,卢氏县逐渐形成了一张未成年人保护网。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让孩子们在安全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C匠心筑梦点亮未来之光 在马玲玲心中,每一名未成年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星辰,哪怕一时蒙尘,也值得被温柔以待。为了更好地守护这些星辰,她不断学习,先后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中级社会工作师等证书,用专业知识为孩子们驱散阴霾。 卢氏县检察院“玲玲工作室”里,温馨的布置、柔和的灯光,让人感到安心。这里是迷途少年的避风港,也是他们重新起航的地方。 小宇(化名)是一名失足少年,因一时冲动参与了盗窃。来到“玲玲工作室”时,他内心叛逆,对未来充满迷茫。马玲玲没有责备他,而是温柔地和他谈心,通过心理测评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原来,小宇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缺乏关爱,内心孤独,才会误入歧途。找到问题根源后,马玲玲为小宇制订了个性化的帮教方案。一方面,她定期为小宇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排解负面情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她积极联系小宇的父母,让他们多关心孩子,修复亲子关系。在马玲玲的帮助下,小宇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最终,他考入了中专,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截至目前,已有29名像小宇这样的失足少年,在马玲玲的帮助下,重拾信心,其中17人考入中专或大学。他们的人生,因为马玲玲的出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一个失足少年,或许都曾是未被接住的孩子。我们能做的,是用爱与法治编织一张网,兜住那些摇摇欲坠的人生。”马玲玲说。在她看来,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防控,不应是冰冷的围剿,而应饱含关爱的疗愈。她用温暖和关怀,为孩子们点亮希望之光。 “山花烂漫报春晖。”这不仅是卢氏检察院的精神象征,更是马玲玲的真实写照。在自己的孩子眼中,她是那个总是忙碌在工作岗位、缺席了无数家庭聚会的母亲;在失足少年眼中,她是黑暗中的灯塔,为他们驱散迷茫、指引方向;在同事眼中,她是业务精湛的榜样,能够点燃身边每一个人对检察事业的激情。 D暖心守护直奔普法一线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后,马玲玲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4月30日,她按工作计划来到三门峡市虢国公园慈善广场,参加由三门峡市委政法委、市总工会、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的“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主题普法宣传活动。活动中,包括马玲玲在内的普法宣传人员聚焦群众关心的劳动者权益保护、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民事纠纷化解等问题,通过制作普法展板、发放宣传手册、解答法律咨询等形式,向来往群众普及有关法律知识,进一步推动“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理念深入人心。宣传人员共向现场群众发放宣传手册200余份,解答咨询百余人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马玲玲为一名推着轮椅前来咨询问题的大姐答疑解惑。 对于马玲玲来说,“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是一种鞭策,更是前行的动力。面对各种荣誉,她总是保持谦逊的态度。她深知,自己的职责是在悬崖边守护孩子,防止他们误入歧途。 在守护未成年人的道路上,马玲玲步履不停,守望着法律的底线,也守望着孩子的成长。她在漫长岁月里持之以恒,用自己微弱的光亮为世界带来温暖,用爱与法治浇灌希望的种子,只为让每一段青春都能如漫山遍野的山花般绚烂绽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像连翘花一样灿烂。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