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4-21 第08版:中原警声
| 大 | | 中 | | 小 |
|
|
一个大大的“慢”字带来交通安全 |
|
|
作者: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547 |
|  | | 检查交通设施 |
|
|
|
豫警名片 马凤超,现任漯河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勤务保障大队副大队长。2023年6月,漯河市公安局创新落实“一村(格)一警”工作机制,组织市、县(区)公安局机关1091名民警,走进村庄、融入社区,当好服务基层治安的“片警”。在交警战线上奋战20个年头的马凤超主动申请到裴城村,从此开始了包村工作。 1 实地走访 让“事故路口”完美蝶变 实地走访中,马凤超了解到由于裴城村紧邻国道、省道,道路交通环境复杂,村内村外大小事故时有发生,群众急切希望得到改善。 “马警官啊,一年里有10多辆车冲进我们家,我们家人整天提心吊胆、担惊受怕,人家来买东西都害怕呀,帮帮我们吧!”村西66岁的小卖部老板彭某拉住了马凤超的手。 彭某家门口地面与一旁的省道有60厘米的落差,许多车辆在此转弯时,因分不清路沿边界而掉进他们家院内,甚至有摩托车直接钻进了他们家的侧房。 望着愁容满面的彭某,马凤超立即着手在彭某家旁边安装了9个反光提示柱和一个减速指示标志。改造完成后,彭某说:“装上交通护栏后,俺家门口再也没有发生过事故。马警官,你可是给俺家解决了大难题了。”现如今,彭某逢人便夸马凤超为他们全家带来的安全感。 苏进将军故居附近的丁字路口,由于是一个大陡坡,路口通行视线极差,经常接二连三发生交通事故。针对这个特殊位置,马凤超在路口处贴上了一个大大的“慢”字,然后在距离路口不远处设置了两个减速带,又在路口两边安装了两个广角镜,使困扰村民多年的“事故路口”完美蝶变。 经过前后3次施工优化,马凤超在12个路口和4条主干道共施划了交通标线800平方米,安装了路口避让、减速慢行等交通标志牌20块,路口广角镜6个、路口反光提示立柱32根、爆闪警示灯4处。改造完成后,路口减速提示明显、路口通行情况一目了然、路缘边界清晰明了,村民出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 战雪斗冰 保障村民出行安全 2024年2月,从雪花初降,马凤超就时刻关注着村里的情况,因他知道裴城村势如龟背中间高四面低,在村内自然形成了很多坡道,一旦积雪成冰群众将无法通行,对村里老年人的人身安全更是一种隐患。 雪情就是命令,马凤超迅速行动,带着协调来的500公斤融雪剂就独自驾车往村里赶。一路上不是30厘米厚的积雪就是10厘米厚的结冰,马凤超双眼紧盯着路面,双手紧握着方向盘,右脚轻踩着油门和刹车,短短26公里的路程就这样曲曲折折、兜兜转转历经两个多小时才身心俱惫地赶到了村里。当看到站在风雪里翘首以待的村民的那一刻,马凤超瞬间觉得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值得。 2024年春节来临之际,马凤超协调爱心企业和支队书法爱好者到村里开展了“漯河交警进农村送春联送祝福送平安春节慰问活动”,并带着米、面、油和春联等过节物资看望了生活困难的村民和老党员。在村文化广场,村民们拿着春联端详,喜笑颜开。 3 想方设法 增强村民安全意识 村里的交通硬件设施得到了提升,如何增强村民的交通文明意识呢?针对这一情况,马凤超在村里成立了“一村(格)一警”工作服务站、交通安全宣传服务站,在村里悬挂交通安全宣传标语,不定期发放交通安全宣传彩页,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交通安全,先从娃娃抓起。在裴城村苏进红军小学,马凤超还先后多次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交通安全进校园宣传活动,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针对老年人对新媒体关注度不高、学习能力不强的情况,马凤超创新举措,与裴城村文化合作社联合编排了《安全出行福万家》等戏曲小品文艺节目,在河南省“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讲等活动中巡演,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 在包村工作中,马凤超把人民装在心中,以真心实意的态度获得了基层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房前屋后,他与村民并肩前行,谈笑风生;在农家小院,他与大爷大娘们沟通交流,嘘寒问暖,一幅幅警民和谐图,充分体现了“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就对你有多亲”。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