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4-15
2025-04-15 第03版:法眼观澜 大 |  中 |  小 
掠回周一

尽快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法治助力和保障

作者:□峻峰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162
    刚提车不久,官方突然推送付费解锁方向盘加热功能;承诺“终身免费车联网服务”,却在系统更新后悄然增设流量限制;宣称“电池终身质保”,却在检测时以“人为损耗”为由拒绝保修……这是《法治日报》日前刊发的一篇报道中提到的现象。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众多家庭的新宠。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不少“成长的烦恼”。相关部门和企业需积极作为,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加大监管力度,不断完善售后服务体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一些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后,遭遇了售前承诺与售后服务不统一等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考验着消费者的耐心与信任,更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12315平台的数据显示,2024年共接收新能源汽车软件问题投诉举报3.5万件,占新能源汽车投诉举报总量的22.4%。智能辅助系统失灵、中控黑屏、未经消费者同意单方面“锁电”、篡改或拒绝提供汽车数据……原本承诺的“终身免费车联网服务”,在系统更新后却悄然增设了流量限制,让人不禁质疑:究竟何为“终身”?这些现象,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也是对品牌信誉的侵蚀,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驾驶体验,更可能危及行车安全,让人对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科技化特性产生怀疑。
    虚假、夸大系统能力或引人误解的宣传,或许能为厂家带来一时的利益,但长远来看,无疑是饮鸩止渴。当技术创新沦为规则漏洞的“掘金铲”,损害的不仅是消费者的权益,更是整个行业的公信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而这份信任,正是建立在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基础之上。
    面对新能源汽车售后保障不良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维修标准体系,为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提供法治助力和保障。同时,应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监管力度,对虚假宣传、不兑现承诺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其“成长的烦恼”不容忽视。从“制度套利”到“内卷式”价格战,从“续航虚标”“功能阉割”到“数据美容”,这些问题暴露出新能源汽车行业亟待完善的地方。为此,我们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技术透明”强制标准,让消费者能够清晰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性能、使用限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强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二是构筑“数据共治”生态体系,加强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作,确保汽车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创新“车企退出”善后机制,对于因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退出市场的车企,应建立健全善后处理机制,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但要让这份可能成为现实,就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积极作为,共同筑牢消费者信任的基石。只有这样,新能源汽车才能走得更远更稳,让消费者获得更多的福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