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4-10 第12版:特别报道
| 大 | | 中 | | 小 |
|
|
厚植墨子法律文化底蕴 |
——平顶山市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何永刚
通讯员袁方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2994 |
|
|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底蕴,不仅是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途径,也是汲取传统智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支撑。 《墨子·天志》有言:“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墨子“规矩”之法,是中华法家思想的鼻祖。墨子提出“法仪”的概念,认为无论治理国家,还是从事各种活动,都要遵循一定的准则和法度,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有序运行。墨子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包括以天下为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罚相当等。 鲁山县是墨子故里,也是墨子文化发祥地。平顶山市坚持不断赓续、挖掘、重塑、弘扬墨子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法律思想,促进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实现以文化人、以法润心。 A 强化组织领导 形成研究墨子法律文化传承发展合力 建立墨子文化研究组织架构体系。据了解,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经过考察论证,在鲁山县建立“中国墨子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专门研究团队,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研究文章数十篇,编纂出版了《墨子里籍在鲁山》等学术专著13部;举办墨子国际学术研讨会,墨子法律文化征文,“墨子杯”文学、书法、摄影作品展等活动,研究阐释墨子“兼爱”“非攻”等法律文化精髓,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挖掘融合地域法治文化元素。该市大力整合市内各地域文化研究成果, 深入挖掘郏县“三苏”、叶县县衙博物馆等传统历史文化和鲁山豫西革命纪念馆、舞钢虎头山革命烈士纪念园等红色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加强墨子法律文化综合性、系统性研究,形成具有平顶山地域特色的法治文化体系;同时,认真整理提炼墨子名家名言、历史典故、墨家遗风,制作墨子法治故事、廉政教育宣传片等,并融入各类培训教育活动,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 加强墨子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该市联合央视国际频道、电影频道,拍摄了专题片《墨子与鲁班》、数字电影《墨子》,创作了大型电视连续剧《墨子》,进一步扩大了鲁山县墨子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合作,成功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成为新时代墨子文化研究的重要学术平台。平顶山学院还依托中国先秦史学会、河南省墨子学会、平顶山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和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成立平顶山学院“墨子学院”,进一步提高研究层次和研究成效,为传承发展墨子法律文化奠定坚实基础。 B 强化阵地支撑 积极推进墨子法律文化宣传普及 融入线下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该市在城市建设中对普法阵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有机融合墨子法律文化,积极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近两年来,该市持续加大普法阵地建设投资力度,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等宣传教育阵地润物无声的作用,实现法与景的交相辉映。依托墨子文化体验园、墨子古街、墨公祠等,建立集旅游休闲、法治文化、道德文化、廉政文化为一体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免费向社会宣讲墨子法律文化。深入提炼“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墨子法律文化内涵,着力打造颇具鹰城辨识度的法治文化特色品牌。 融入线上法治宣传阵地建设。该市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弘扬法治精神为引领,一体推出电视说法、微信普法、抖音学法、课堂讲法的新时代普法大讲堂;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法律思想宣传专栏,以实景专题片、卡通动漫等活泼多样的形式,面向民众普法释法;开通“普法进行时”等普法视听平台,通过移动、电信等网络,覆盖全市进行广泛宣传;统筹法治宣传教育资源,搭建墨子法律文化宣传专栏、普法宣传村村响等法治文化宣传平台,形成普法合力,让优秀传统法治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融入基层依法治理体系。该市传承“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抑奢”“非乐”“非命”等墨子法律文化精髓,打造极具当地特色的一站式矛调中心;组织成立市人民调解员协会,突出抓好诉前调解工作,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据了解,2024年,该市已实现五星司法所全覆盖,1993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2088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挂牌,各类矛盾纠纷的调成率达到99.5%。结合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该市将墨子法律文化宣传普及延伸到村居,将墨子法律文化理念与村规民约相结合,积极倡导“用法律,解难题”“勤俭、节约”“艰苦实践、服从纪律”等村规民约,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积极营造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目前,该市共有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3个,“八五”普法以来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1个。 C 强化创新发展 聚力彰显新时代法治文化成效 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该市起草印发工作方案,推出六项行动28条举措;创新构建优化法律服务、规范行政执法、助企纾困解难“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扎实开展“万所联万会”“千所联千企”“法治体检”“法润百企”活动,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探索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合作模式,建立了信息共享、案件督办等10项创新机制;全力推动涉企法治服务建设,定期对全市现行有效的涉企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常态化加强府院联动、府检联动,将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作为重点事项,积极督促各责任单位合力破解难题;将化解涉企纠纷作为重点,常态化开展“践行‘枫桥经验’助力平安鹰城”人民调解专项活动;大力推行行政调解告知引导制度,完善司法保护机制,切实解决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难题。 深入践行法治为民思想。该市持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共建成投用11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48个乡镇(街道)工作站、2823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市、区(市、县)、镇(街道)、村(居)四级全覆盖。优化“12345”热线法律咨询工作机制,免费提供优质的法律咨询服务,接通率99.84%;打造“鹰城掌上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综合性法律服务,实现全市公共法律服务指尖抵达;每年组织全市领导干部学法考法述法,提高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着力建设全民尊法守法城市。该市坚持传承墨子法律文化,增强全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积极营造全民学法、全民守法、全民用法的法治氛围;同时,借助宝丰马街书会等传统文化盛会,利用廉政警示教育基地等各类法治宣传阵地,通过声乐、曲艺等形式,让优秀的传统法律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据悉,河南广播电视台《古今探法》栏目先后3次对该市普法实践成果进行报道。 “近两年,平顶山‘双城’建设火爆‘出圈’,展示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鹰城,凝聚了全市上下勠力同心的付出和奉献,也有墨子法律文化蕴含的开放包容、诚实守信等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基因的浸润熏陶。现阶段,平顶山市正聚焦‘四高四争先’,在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上持续发力,进一步强化中国尼龙城高质量发展,强化白龟湖科创新城高水平建设,我们将继续弘扬墨子法律文化,让优秀的传统法律文化思想为高质量发展凝心铸魂,让法治之光照亮中国式现代化鹰城实践之路。”平顶山市司法局主要负责人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