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系列报刊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4-10
2025-04-10 第11版:平安周口 大 |  中 |  小 

朱宗伟:破译遗传密码 让物证“说话”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尹志丹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1354
人物简介
    朱宗伟,2006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鹿邑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警务技术一级主管,副主任法医师,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获个人嘉奖两次,先后荣获“周口市先进工作者”“全省公安机关大练兵岗位业务能手”等称号。
    2016年,他入选“全国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被省公安厅聘为DNA鉴定研判专家。他总结的“DNA疑难检材检验法”荣获河南省公安机关警务大创新大提升活动三等奖;总结的“牙齿、骨骼DNA快速检验法”获得公安部首届刑事技术“双十计划”攻关创新大赛铜奖;研发的“生物物证提取装置”获得国家专利。2022年,周口市公安局批准成立“朱宗伟DNA检验工作室”。
让物证“说话”
    4月1日,在鹿邑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DNA实验室,刚忙完工作的朱宗伟兴奋不已,熬了两天两夜,他带领同事又找到了一桩案件的“破案密钥”。
  “我大学学的是植物遗传学,和DNA检测技术沾点边,都是通过遗传基因深入微观层面去探寻奥秘。”朱宗伟说,鹿邑县公安局筹备DNA检测工作室初期面临人才短缺困境,当时在基层派出所工作的朱宗伟主动请缨加入。面对陌生知识和复杂技术,朱宗伟只能在实际工作中摸索,也碰到诸多难题。“就是在一次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对相关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15年,鹿邑县公安局决定重启“2004·12·17”刘某夫妇被杀案的侦破工作。案发时技术人员在现场提取了重要物证,可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案件一直悬而未决。朱宗伟和同事们接过重任,面对复杂的物证和海量数据,他们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4个昼夜,经过数千次摸索排查,最终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田某,让这起尘封11年的命案成功告破。
    2018年9月12日,鹿邑县马铺镇发现一具被烧焦的尸体,朱宗伟运用自己独创的“牙齿、骨骼DNA快速检验法”对死者牙齿进行检验,仅用6个小时就完成一系列检验工作,成功确定受害人的身份,为案件侦破打开关键突破口。
    2019年10月,泌阳县16年前的一起命案因证据不足无法定罪,朱宗伟作出准确数据鉴定,助力案件顺利完成诉讼。在朱宗伟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朱宗伟DNA检验工作室”得到了全国同行的认可,先后协助省内外多家兄弟单位比对侦破现行命案、命案积案、抢劫案件数十起。
为失散亲人“牵线”
  “警察同志,我闺女走丢32年了,我想让你们帮我找找……”2024年7月,鹿邑县唐集乡的王老汉到鹿邑县公安局寻求帮助。在公安机关的帮助下,王老汉得知郸城县有一个寻找父母的女孩,与他走丢的女儿年龄相仿,连样貌都和王老汉的另外一个女儿相像。王老汉带着妻子和这名女孩来到朱宗伟DNA检测工作室做亲子鉴定。采集血样时,王老汉反复问:“要是比对不上咋办?”朱宗伟耐心回答:“我们会尽全力比对23对基因座,哪怕隔30年,DNA也能证明血缘。”
    实验室的测序仪器转了整夜,朱宗伟盯着电脑上的基因峰图,反复校准基因数据,最终确定他们符合三连体亲缘关系,并出具鉴定书,帮助该女子迁移户口,圆了这对父女32年的寻亲梦。
  “科学技术不是只能用于打击犯罪,还可以用来传递温暖。”朱宗伟说。该DNA检测工作室成立以来,为400余名贫困无户籍人员免费提供亲子鉴定,解决落户难题,确保他们享受教育、医疗等基本权利;采集800余名流浪人员血样录入全国打拐库,帮助30多个家庭实现了团圆。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汴路136号院
邮编:450004 电话:0371-86178060 传真: 0371-86178007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有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