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4-09 第05版:法治关注
| 大 | | 中 | | 小 |
|
高效能治理在基层系列报道 |
走稳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
——平顶山市卫东区基层治理侧记 |
|
作者:□河南法治报记者何永刚通讯员郭莹睿李增辉 来源:河南法治报 字数:2230 |
|
|
|
打太极拳的、跳广场舞的、踢毽子的……昨日,天刚亮,平顶山市卫东区东安路街道东苑社区中心广场就热闹起来。 说起居住在这里的感受,刚打完一套太极拳的王阿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住在这里很舒心,服务很贴心,邻居们很和睦。” 卫东区是老城区,社区老破小和矛盾聚集地曾是这里的代名词。 面对治理难题,卫东区委政法委经过调研和讨论,提出了基层治理的思路——坚持党建引领,推进网格精细化治理,把党支部建在庭院,组建“五长一员”体系。 善治基层,回应的是民意,改善的是民生,凝聚的是民心。2024年以来,该区创新提出“走访入户、楼栋见面、庭院议事”机制,用心用情用力将群众身边的小事办实、急事办妥、难事办好,走稳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将社区打造成群众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民情联系全覆盖 “大姐,‘天上掉馅饼的事’不可信。”“大爷,现在天气干燥,一定要注意防火。”在大街小巷、社区村庄,民警辅警和网格员一起,与群众话家常。 走访期间,为让群众打开话匣子,民警辅警用心沟通,多聊、多看、多问,并积极宣讲公安机关服务政策、法律法规,解答群众疑问。 “作为派出所民警,走访调查是日常工作,也是了解群众的最好方式。”平顶山市公安局卫东分局东安路派出所社区民警代会民说,通过日复一日的上门见面、沟通交流,警民关系越来越近,辖区里的人和事都装进了民警心里。 “得去看看学校附近的隐蔽角落。”义警崔育魁在走访中,不断提醒着队友,因为他在一次带队巡逻中,发现某校附近隐蔽角落有同学聚集打架现象,向辖区派出所报告后,每次走访巡逻,义警们都会格外注意这些地方。 让义警加入走访巡逻队伍,弥补了警力不足的问题。该区发动社区网格员、义警,与基层派出所捆绑作战、同频共振。 不仅仅是民警辅警、义警,各社区的“五长一员”(党小组长、网格长、庭院长、楼栋长、单元长,网格员)同样活跃在基层。 该区出台规定,明确“五长一员”工作职责,线上完善街道、社区、居民三级微信群,线下定期开展网格巡访、入户走访等,居民反映的大事小事实现问题上报、分级交办、结果反馈、党群评议的处置闭环,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延伸至每家每户。 如今,该区共有698名民警辅警、党员干部、网格员下沉在全区58个村(社区),排查反馈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65个,解决率达97%。一个个数据背后,是各级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深入群众、苦干实干的生动写照。 化解矛盾无死角 昨日上午,80岁的苏秀芝老人走进东苑社区“六六调解团”办公室。“六六调解团”共有6名调解员,平均年龄60岁以上,都是老党员。 “我当了30年的居委会主任,退休后,就想着为大家做点事儿。”苏秀芝说她调解的主要是婆媳关系、邻里之间的小矛盾。 “我擅长做政治工作。”71岁的姜庆来以前在部队就是指导员。小区有一位“倔老头”,姜庆来担任调解员后,就主动跟他联系。时间长了,两人逐渐熟悉起来。 有一次,“倔老头”跟邻居发生矛盾,谁都劝不住,当他看到姜庆来时说道:“我就知道你会来。”姜庆来耐心调解、以理服人,矛盾被化解。 在苏秀芝和姜庆来的引领下,已激励该区573名老党员在基层治理、矛盾化解中彰显银龄担当。 一套普法资料、一本工作手册、一支笔、一部常用法律条款汇编,是优越路街道办事处人民调解员的标配。他们通过“楼栋见面”及时掌握群众动态,抓细抓实矛盾纠纷排查, 筑牢“大事不出社区、小事不出小区”的壁垒。 五一路街道建立“三说一听”矛盾化解机制,以群众说事、政法说法、贤达说德,公开听证为主要内容,培养了任姨调解团、老李好事哥等一批人民调解队伍;东安路街道创新利用“心理疏导+多元化解”模式,将心理服务融入矛盾纠纷化解全过程;马波调解室、卫平调解室等品牌,吸纳退休老党员、法律工作者等力量,做到发现矛盾主动介入、疑难问题集体会诊、调解结果事心双解。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这一“土生土长”的社会治理经验,不断惠及更多百姓福祉。 庭院议事聚民力 2024年11月的一天,优越路街道地质社区各单元长齐聚树荫下的“议事亭”。8号楼4单元长牛峻峰反映,他们单元某户居民饲养的公鸡,经常凌晨三四点打鸣,影响本单元居民的正常休息。议事会结束后,社区工作人员立即上门对饲养家禽的居民进行劝说,邻里矛盾得到妥善化解。 “现在我们小区居民有什么问题,都愿意来‘议事亭’聊一聊,大家把一个个金点子变成了社区治理的新成效。”牛峻峰说。 优越路街道办事处常态化开展“楼栋板凳会”“单元恳谈会”,地质社区树荫下的“议事亭”、华西社区“幸福汇”、园丁社区“红色商圈联盟”、优越社区“广场夜聊”等群众共商共治平台,带动党员、商户、物业等多方力量主动融入到社区大小事务协商中,实现众人事情众人商、众人事情众人干,先后解决了园丁路升级改造、小区路面硬化、楼栋加装电梯等多件群众的烦心事。 在议事的过程中,培育壮大了“和为贵”调委会队伍,总结了“一止二平、三听四劝、五和六跟”调解方法,涌现出潘盛、郭士忠等一批金牌调解员,为矛盾化解在基层积蓄了经验和力量。 群众参与议事,实现了群众对平安建设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参与,庭院议事不仅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也使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社区治理的效率和满意度显著提升,平安建设的共识更加深入人心。 “走访入户、楼栋见面、庭院议事”的模式,就像给社区治理加了一道防火墙,提前化解潜在的矛盾,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了满意答卷;将精准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为群众打造更加温馨、舒适、美好的家园,用实际行动诠释小社区、大幸福的真谛。 |
|
|
|
|
|